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新闻周刊丨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 千年龙舟“划”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6日08:0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6月8日假期开始,全国多地就已经进入一年一度的端午赛龙舟时间,伴着热闹的吆喝声和鼓声,龙舟激流勇进,在广东广西这样的沿海地区,氛围不比过年差!

当地有个说法是,平时在外工作再忙,轮到这一天,都会争取回到家乡参与龙舟比赛,那么今年分外高涨的呼声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回归与加入,女子队伍、年轻人,甚至国外选手。

如此一来,比赛就不仅仅是比赛,它的魅力带来了更多线上的流量与线下的参与,拉动的是实实在在的文旅收入,但最重要的,是这一文化被更多人关注到了。如何让热度更持久,如何将龙舟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下去?一起来关注↓↓↓

本周一端午节当天,沿江沿海区域浪花飞溅,锣鼓呐喊,龙舟竞渡,一年一度的龙舟季已然开幕。每到这时,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开始为龙舟比赛做准备,其他村民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摊贩在岸边支起摊位,观众们则比往年更早几天拿着小板凳来河边占座。得益于线上线下的宣传与组织,今年各地不管是专业程度还是规模,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以至于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参赛,也想为自己的家乡出把力。

两天的龙舟赛,吸引了10万余人云集龙舟公园,70万余人次在网上围观,比往年翻了倍。今年萍乡湘东的龙舟赛规模和参与范围扩大,让荷尧镇的队员们有了压力,从一个月前起,他们每天五六点就起床晨跑,还要练单杠,来锻炼自己的体能。古安国在500多公里远的赣州工作,每年几乎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但此次听闻龙舟赛正在组建团队,他果断报名。

“别舲舳”“扒龙船”“龙船探亲”,关于龙舟赛,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而之中,广东龙舟赛事最热闹,各城市都上演着热闹非凡的场景,在这里,可以看到龙舟穿行于城市中心区高楼大厦间,也可以看到老城区的窄河道竞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常年参加龙舟训练的队员超过万人,而观众人数已经很难再去统计,因为河岸两旁,全是人!

赢了给租户减免房租,输了得自罚跪祠堂!虽然是夸张的段子,但由此可以看出广东人对龙舟赛的重视与喜爱。“划”,在粤语中为“扒”,因此,“扒龙舟”在广东省内叫得响当当!平时在外工作再怎么忙,生意再怎么大,轮到为村里争光的日子,谁也不含糊。

广州市政协委员 徐强:只要靠着河边湖边的,每年都有各种不同的龙舟景,就是探亲访友还有龙舟比赛,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有的,所以我就从小也在珠江两岸看了很多龙舟的比赛、游龙、探亲访友。以前的规模没有这么大,目前感觉参与的人更加多了,就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人也来广州参与。

徐强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同时是一名龙舟爱好者,不仅爱看,还是一位真正的龙舟队员。这一年时间里,他每周有练习划龙舟的习惯,就是为了参与到这次的比赛中。早在3月份,他就建议可以将每年6月设为“广州龙舟月”,对龙舟赛事进行统筹打包开发,进行推广,能够为“龙舟经济”较长的产业链带去持续活力。

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龙舟协会竞赛与裁判委员会主任 魏伟:我们今年的比赛在线上已经吸引了,去年是5.5亿人次,今年是32亿人次观看,这样的流量人次本身就是非常庞大的产业链。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会在下一步当中会总结经验,包括一些龙舟比赛,一些相关的设施、文旅产业,包括比方说我们广州的龙舟月“起龙”,一些文化传承的东西,包括产业带动出去,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市场的文旅产业。

据统计,全国举办龙舟赛的省份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在最火的广东,外地游客占观赛人群总数的15%,旅游平台数据也显示,广东文旅订单量剧增,“赛龙舟”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龙舟赛事正在通过现代化手段和创新思维,在年轻人中重新焕发活力,另一方面,“龙舟”带动了旅游,吸引而来的游客,也渐渐带动着村镇的文旅收入。

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龙舟协会竞赛与裁判委员会主任 魏伟:“龙超”这个词是这一次比赛以后,由于人多的流量,新出现的一个词,它是跟“村BA”这样一个领域过来的。“龙超”的意义是什么,一定要有创新,要有改革,怎么去把赛道更完善,怎么去把龙舟比赛跟环境水质的治理相结合,这也是我们以后龙舟发展成为真正“龙超”的一个最关键的关注点。

今年端午节火爆的龙舟赛,让各地的龙舟制造厂也进入了生产旺季。目前,绝大多数的龙舟还都是手工打造,一条船做下来,从切割木头到拼接、抛光、上漆,总共十几二十道工序,就算速度快的,也要用时三到五天。于是,最近一个多月,不少龙舟厂都在加班赶制。与不少传统技艺一样,龙舟制作这门古老的手艺,也面临着学徒减少、传承人难找的问题。现在坚守在龙舟厂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匠人。这次龙舟赛焕发的热度,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吗?

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方庄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龙舟村”。相传七百多年前,村民就开始专门制作龙舟为生。时至今日,村里能够看到的广告牌也都是招徕龙舟生意的。本周四,尽管端午节已经结束,但村里的龙舟厂,切割、敲击木头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

方剑伟的大伯方绍晃做了一辈子船,最擅长搞设计。虽然各地的龙舟赛,参赛的船只必须在外观、大小上保持一致,但他总能通过改良船体内部,让龙舟的流线更好、阻力更小、航速更快。方剑伟家的龙舟厂也因此颇具名气。方庄村每年卖出的龙舟,一多半都出自他家。

在方剑伟的船厂,挂满了客户送来的锦旗。他们都是感谢龙舟质量牢固,保障队员发挥实力。火爆的龙舟赛带动下,今年端午节前,方剑伟已售出了60多艘龙舟。而且端午节后,他又接到了明年的订单,老主顾请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慢慢做、仔细做。他的生意范围也从福建、广东一带,拓展到了安徽、湖南等。虽然各项状况都在变好,但这位年轻的龙舟技艺传承人谈到未来,仍然比较忧虑。

方剑伟出生在“龙舟世家”,他的父亲兄弟六人,全部都继承家族技艺做龙舟:他的大伯搞设计,父亲专门锯板材,其他叔伯分别负责做龙骨、制舵等,每人专司一项技能。但到了方剑伟这一辈年轻人,只有他一个人愿意接手制作龙舟。想着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下功夫每项都学,成了最年轻也是唯一一位掌握全部技艺的传承人。

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方剑伟的思路也更为开阔。为打破龙舟过度依赖端午节,“一年之中只在固定月份才会被想起”的困境,他开始向发展龙舟文化蓄力。空闲的时候,设计了不少包括挂饰、摆件、微缩模型等在内的文创产品,他希望龙舟能以更多样态融入人们的生活。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龙舟,方剑伟的龙舟厂最近两年接待了不少文化研学的学生。未来他希望能够借助包括政府、社会在内的多方力量,打造一个龙舟博物馆,让小朋友们不但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龙舟,动手参与制作过程,还能亲自下水划一划。当然,最重要的,方剑伟还是期盼龙舟能够发展成一种全民健身运动。

据中国龙舟协会统计,今年端午前后,有二十余个省市举办了近400场赛事。在这其中,被称为“水上F1”的广东佛山叠滘龙舟又火了,在四天的比赛里,现场和网上的观众,能看到选手在河道里划龙舟漂移、过弯、折返。网友称这是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带来关注的同时,当地也因为龙舟吸引了一波流量:南海区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从民俗传统运动到专业赛事,龙舟在带来经济的同时,怎样还能更有国际范儿?

从端午节假期第一天,到本周二的四天时间,在这条岭南水乡特色的河道两边,围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引得众人关注的,正是河道里当前全国唯一的民间弯道型龙舟竞技比赛。河道仅有3至6米宽,有诸多形如英文字母C、L和S的弯位。参赛龙船队在各种弯道漂移的画面发到网络后,被网友称之为广东佛山的“水上F1”。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是叠滘龙舟的口号。可以理解为,宁可快到撞船,也不能划得慢。正因如此,参赛者用四天时间,为龙舟竞技爱好者上演种种惊险刺激的水上漂移。虽然是一项群众体育赛事,但队员极强的滑行技巧与激烈竞争,让游客着实感受到了叠滘龙船的“速度与激情”。

今年佛山南海区要举办50多场龙舟比赛,从年头持续到年尾。而叠滘龙舟赛在这个假期,将氛围带向一个高潮,给当地经济注入一波流量。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南海区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区内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也增长了两成。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邵凯健:应该说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体现到了我们南海区打造我们的人文经济学的探索,我们也催生了一大批龙舟的研学,龙舟的文创产品,应该说都是对我们本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带动,都是对我们整个消费升级的助力。

今年的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火了,除了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外,与叠滘龙船有关的话题流量累加起来已经破亿。也因为其具有接地气、亲民、纯粹等特点,龙船漂移一度称为本周自媒体最热的创作题材之一。

来自英国的肖恩,在短视频平台上,用音乐和生活记录的方式,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在中国已经生活五年,已有两个端午节来广东现场感受龙舟竞技。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赛龙舟不仅持续吸引年轻人参与的同时,这一民俗活动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也在不断触及国际竞技舞台。三年前作为展示项目,中国龙舟曾划入奥运赛场。而就在这个端午节前,国际皮划艇联合会还表示,中华龙舟赛还将成为巴黎奥运会的展示项目。

今年各地的龙舟赛有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参与的青年人和外国面孔比例越来越高。除了各地推广的因素外,龙舟自带的竞技运动魅力,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同。除此之外,文旅部门若是能巧妙地抓住时机,有效开发与赛龙舟相关的经济活动、文旅产业,或许我们能更期待这样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项目,为经济,也为它在国际舞台走得更远,再添新动力。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