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父亲因车祸瘫痪 儿子辞职一心照顾 “爹在家就在,希望能早日唤醒他”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07:1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王坤在照顾父亲

王坤和父亲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周亮 实习生 杨铮 龚雨

6月16日,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街园林社区居民王坤来说,每天能喊一声“爹”,就是天大的恩赐。王坤的父亲王明会在两年前发生了车祸,尽管从昏迷中醒来,但王明会终日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也无法与外界交流,家人只好将王明会从医院接回家中照顾。

王明会的病床旁有一个不到1.2米长的沙发,王坤睡在这张沙发上,日夜守在父亲身边,照顾了两年多。王坤说无论父亲能否恢复,他想尽自己所能延续父亲的生命,照顾好父亲,不放弃寻医问药的机会。“每天回家有声爹可以喊,爹在家就在,盼着父亲有一天能恢复好一点,我还能听到爹的回应。”说及此,王坤捂住通红的双眼,哽咽道。

辞职回家照顾因车祸受伤的父亲

“爹……”王坤走到了王明会的床前,每天他都会喊一喊爹,企图唤醒父亲的意识。从2022年到今天,王坤守在父亲的病床前,日夜照料。

2022年9月25日,这一天是王坤牢记的一天。父亲王明会早上7时多就出了门,准备去做帮工,然而到了晚上饭点时间,王明会都没有回家,中间多次拨打电话联系,始终无人接听。一家人心急如焚,沿路打听,得知早上曾发生过一起车祸,王坤打电话问120又赶到医院询问,才找到了住进ICU的父亲。王坤和妻子以及母亲张军美赶到医院,一家人吓得腿都软了,守在手术室外抱头痛哭。

王明会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头部受伤严重,全身多处骨折,性命垂危,紧急手术治疗之后,住进ICU,这一待就是35天。

母亲有心脏病、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女儿要上学,妻子还要上班,王坤让她们在家等消息,他独自守在医院外,每天早上7点多就到ICU外等待,“医生说如果能醒过来,活着就不错了,每天就盼着父亲醒过来。”王坤说,往昔的一幕幕重新浮现在他眼前,焦急地等待,备受煎熬。

好在传来了好消息,王明会醒了,他多次发生了并发症,经过几次手术,王明会才算捡回了一条命,也几乎成了“植物人”的状态,无法动弹,不能言语。望着病床上的父亲,王坤长吁一口气,父亲活了过来,但他的眼泪也决堤了,曾经壮实的父亲前后落差太大了,他为父亲感到难过,何日父亲才能恢复健康?

住院期间,擦洗、翻身、按摩、喂饭……王坤细致入微地照料着父亲,学着医院专业护工们的康复技能,一点点用在父亲身上,盼着他能好转。

王明会躺在病床上,日日积累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负担越发沉重。前前后后,一家人借钱为他治病花了几十万元。家人决定将王明会带回家照料。

担心累垮母亲,也不愿妻子操心伤身,王坤主动把照料父亲的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为此辞去了工作。“工作再好,不能没有了爹,这是为人子女该做的。”王坤说。

将父亲架在自己身上做康复训练

6月11日,记者来到了王坤的家,这是一栋2层楼的房屋,2010年修建的,一进门可以看到,家里干净、整洁。他的妻子、女儿和母亲住在二楼,一楼的客厅被改成了卧室,一边是一张病床,王明会躺在上面,另一边是一张不足1.2米长的沙发,这是王坤休息的地方。

环顾四周,客厅墙面看着洁白无瑕,靠着沙发有一侧墙面出现部分斑驳,显得有些突兀。张军美说,王坤身高一米七多,沙发太小了,他只能蜷缩着睡觉,脚不够放,要么耷拉在地上,要么靠墙,这些墙皮都是被蹭掉的。她想为儿子换一张床,却被王坤拒绝了,但王坤给父亲买东西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医疗床、呼吸机、吸痰器……只要能帮助父亲治疗、康复的,他都一一添置回来,看病、就医、做营养餐,王坤一肩挑,俨然半个护理专家。

为了保证王明会的营养摄入,王坤会准备牛肉、虾、猪肉、红豆、小米、黑米等食材,丰富又健康,虽然父亲食不知味,也无法咀嚼消化,但他每餐都精心搭配,做成流食后,按点给父亲喂食。一天要喂饭四次,从早上8时多持续到晚上12时,“他对营养有更高的要求,不能让他的身体垮掉。”王坤说,每一餐都有肉、主食,变着花样做。

“他的爸爸身上一点褥疮都没有长,而且家里也没有异味。王坤清洁做得很勤快,从来不让我们沾手。”张军美说,王明会脸上气色不错,皮肤健康,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是王坤日复一日悉心照料的结果。

王坤每隔几个小时就要为王明会查血压、量体温、翻身、拍背、换洗、整理床铺、按摩,几乎没有睡过整觉,“他躺在床上不会表达,必须要随时看有没有出现状况。”王坤说,有一次父亲突发高烧,但外表看着很正常,他一摸发现不对劲,赶紧打车送医,像这样的情况已是常态。王坤连睡梦中都要保持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待命。

最难的是帮王明会做康复训练。担心长期躺在床上,王明会的肺功能进一步弱化,腿出现血栓,王坤会将王明会抱起来,让父亲整个人架在自己身上,靠自己力量撑着父亲做“罚墙站”,每次至少要锻炼20分钟,每次练完王坤大汗淋漓。今年39岁的王坤原来有一百四十多斤,如今瘦了二十多斤,长出了白头发,身体也出现了状况,“腰很难受,只能自己忍着,坚持下去,没有办法。”王坤说。

张军美眼睛红通通的,抹着眼泪说,这些事情,儿子从来没有说过,她很想帮儿子分担,但儿子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困难,哪怕一句抱怨,甚至发泄一下情绪。“作为母亲,我心里疼得不得了。”

为了给王明会治病,家里前前后后花了近百万元。目前王坤一家人,父母的退休金加起来,每个月有七千多元,妻子陈爱华上班养家,一家人维持基本生活和开销。王坤要照顾家里,无暇顾及小家,陈爱华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的选择和决定。她说,自己也很心疼丈夫,丈夫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也日益憔悴,她感觉到丈夫背负着很大精神压力,自己很想使劲帮他,但丈夫不想让她操心,“他很孝顺、有责任心、值得托付,我也很担心他的健康和身体,也希望他能和自己多沟通。”陈爱华说,她目前在一家物流企业上班,公司知道她家里情况,会慰问她,给予他们帮助。

希望有医生能帮父亲看病

采访中,不少邻居纷纷向记者夸奖王坤,称赞他是孝子。今年57岁的祝志川和王坤家是多年的邻居,他说自己深深被王坤打动,自从王坤的父亲出事以后,他就辞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他的父亲,耐心又细心,一句抱怨话都没有,“我自己也曾经照顾过病人,知道有多难,没几个年轻人像王坤做得那样好。”祝志川说。

邻居刘翠华和周景兰住在王坤家旁边,“他说宁可卖房子,也要把他的父亲治好,大家都被他的一片孝心打动。”刘翠华和周景兰告诉记者,王坤长期照顾父亲,自己连休息时间都没有,大家都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

园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王坤家庭情况,社区组织慰问,为他们送去关怀。

照顾一个意识不清的病人,期待他好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记者问王坤有什么心愿时,他说,希望有专家看到报道,可以指导一下他,还能怎么做,唤醒父亲的意识,他还想听听父亲的回应。王坤说,刚从ICU出来时,偶尔在他身边,他还会动,表示回应。中间犯过好几次病,危险度过去了,但王明会对外界的反应更加微弱了,几乎没有了回应。“爹在家就在,只要他还能回应我,这就是一份莫大的鼓励。”王坤说。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