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一半英雄一半文人 从文化圣山转型文旅宝山 踏访历史深处走来的鄂州西山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07:3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松风阁   通讯员供图

松风阁内的书法展示

武昌楼

九曲亭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通讯员 陈稳定

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鄂州西山迎来不少游客。位于山腰的松风阁内,悬挂的书法作品,似乎在向游客展示前不久举办的书法大赛盛况。

西山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濒临长江,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闻名的历史名山,既留存有三国英雄遗风,又浸染了宋朝文士风流。近日一次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山举办,既是古今对望的火花,又是千年历史的回响。

在鄂州的历史长河中,西山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自身独特的地势条件和自然风光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为鄂州增添了独特魅力。

英雄遗风与文人风流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晨曦初露或日暮黄昏,登临西山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鄂州西山犹如北京长城,踏足鄂州不登西山,心中终留一丝遗憾。

公元221年4月,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县,寓“以武而昌”之志,将鄂县改名为武昌,并于西山之巅修建避暑宫。

此后,孙权、刘备、周瑜等都上过此山,彼时的西山,像历史大舞台,各路豪杰在此交相辉映。

从那一刻起,西山便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历代文人、政治家凡到鄂州,必登西山凭吊怀古,感受三国遗风。

东晋的陶侃、庾亮,唐代的李白,宋朝的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陆游,乃至晚清的彭玉麟、张之洞等,皆在此山留下了足迹。

文人名流接踵而至,诗词书画也纷至沓来。经过历朝历代浸染,满是英雄气的西山,又增添了风流文采之气。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再上西山。入山便见九曲亭,该亭最早由三国时期孙权命人所建,后经宋代苏轼扩建,历经元、明、清的沧桑,九曲亭几番更名,直至清同治年间重修,方得以今日之名。

千年古亭,历经修葺,让它有了前世今生,有了起承转合,有了生命,记录城市的起源、发展、成熟及至高峰。

再行不远处,便来到松风阁。相比九曲亭,松风阁更年轻一些。

宋徽宗崇宁元年,黄庭坚途经鄂州,在西山为未名阁命名,当夜随着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横空出世,“天下第九行书”的盛名如期而来,未名阁也从此有了最为响亮的名字。

黄庭坚成就了松风阁,也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西山。

沿山路继续上行,就是吴王避暑宫。站在避暑宫门口举目四望,滚滚长江从山脚流过,鄂州城区尽收眼底,平凡人也能感受当年,孙权睥睨天下的帝王视角。

吴王避暑宫是1999年重建,还有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武昌楼楼门横额上飘逸的“武昌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的手迹。

历史回响与古今对望

5月19日,鄂州西山,首届“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颁奖大会在松风阁启动。

此次书法大赛举办,也许早在九百多年前,黄庭坚在西山写下《松风阁》名篇时,就已注定。

黄庭坚先生可能当年也无法想到,自己当时信笔写就的书法作品,会在近千年后发出巨大回响。

书法比赛颁奖当天,除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外,还请来两位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柳长忠与鄂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夏建国。两位专家围绕“跨越千年,对话黄庭坚松风阁书法的价值及对鄂州文化的塑造”开展对话。

活动现场,主持人提问,经历了九百多年的历史,何以见得当年黄庭坚写就《松风阁》是在西山,是在如今的这座松风阁内?

夏建国解释,其奥秘全在《松风阁》诗中,诗人开篇“依山筑阁见平川”一句,介绍了松风阁所处的地理位置,即阁在山腰,山则临江,情景描述与西山松风阁一模一样;同时诗句中“菩萨泉”“寒溪”是西山广为人知的景致,“钓台”“怡亭”都是鄂城区的名胜。

夏建国称,黄庭坚在西山写下《松风阁》,前因后果皆可考证。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被贬,途经鄂州时,与潘邠老、李文举、陈元矩等人夜游西山,夜宿山中未名阁,时值黄庭坚的老师苏东坡去世一周年,听到松风阵阵,他挥毫书就《松风阁》,并将这座未名阁命名为松风阁。

1991年12月,鄂城西山出土的地下文物志石显示,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三人共同为当时武昌尉李援父母撰书墓志铭,这进一步佐证了《松风阁》是黄庭坚在鄂城西山所书。

柳长忠回忆,他初到西山是在1985年,当时是寻访松风阁,此后就有多次到访西山的经历。来到《松风阁》的创作地西山后,真正见到《松风阁》真迹,则是在199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

“见到真迹的一刻,同行很多朋友都流下热泪。”柳长忠回忆,当时馆方不让照相,大家仰着看、趴着看,从各个角度观摩,希望将松风阁真迹永远刻在脑海。

当天还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获奖者专程赶到鄂州西山,有爱好者称,来到西山,是一次朝圣之旅,首届“松风阁”杯书法大赛,对西山来说,既是一次文坛盛事,也是一次对历史的回眸,也有可能为后世留下更多悬念。

文化根脉与文旅名片

随着松风阁首届书法大赛颁奖大会的落幕,西山的热度并未褪去。

6月2日,鄂州市委人才办在西山主办了吴都书堂·鄂州人才大讲坛,特邀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王兆鹏,分享“鄂州的历史沿革和苏轼的生活智慧”。

活动当天天气炎热,吴王避暑宫内座无虚席,王兆鹏教授的分享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苏轼的豁达与魅力。

长江滚滚东流,西山巍峨挺立。一江一山,宛如多年老友,大江奔腾而过,时而激荡,时而平缓,像在和西山打招呼;西山兀自不语,唯有深情凝望。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西山则是鄂州文化的根脉。

鄂州西山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从古老的传说到真实的历史事件,它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承载者。

西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诗词佳作,成为鄂州文化中璀璨的艺术瑰宝。

西山蕴含的历史、人文、艺术等元素,共同塑造了鄂州文化的独特风貌。没有西山,鄂州文化或许会失去其重要的支撑和灵魂。正是因为有了西山,鄂州文化才如此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西山是鄂州主城区的文化圣地,目前当地正希望通过系列文旅活动,唤醒西山、激活西山、赋能西山,真正让西山成为一座文旅宝山。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