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多轮强降雨天气叠加,部分地区农田出现涝渍害。什么是涝渍害?我们该如何加强防范?
涝渍害是由于降水过于集中或持续时间长,导致农田积水或作物根层土壤持续处于过湿状态,作物根系被水长期浸泡缺氧,造成作物烂根死苗,从而导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涝渍害对作物的影响与其发生的季节和作物所处的生育期有关,因作物的种类不同,危害也存在差异。水稻、高粱抗涝能力较强,小麦、大豆、玉米处于中等,棉花、薯类、花生等抗涝能力较弱。但长时间淹水均会影响根系呼吸和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作物光合作用,造成根系早衰、叶片早枯等,甚至出现植株倒伏,抗病力减弱,最终影响产量。
如种植的是小麦和油菜,应在雨前及时清沟,雨后及时排水;增施肥料;搂锄松土、散湿提温;护叶防病,及时喷药。
如种植的是水稻等耐涝品种,应在雨季前疏通沟渠;雨后尽快排水,缩短受淹时间;水退后增施速效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
如种植的是棉花,应提前修好田间排水沟,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清理受害棉株;中耕培土,增施有机肥;退水后遇高温天气,及时喷药防病。
如种植的是薯类作物,阴雨寡照时,及时打顶;雨后排水降渍;及早喷施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