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岸边清理垃圾 通讯员丹轩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叶相成 周玉娟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
这一消息传到十堰市后,当地环保志愿者们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深感自豪,表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努力保水护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纯调水区,被誉为“首都水井”。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或优于Ⅱ类标准,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1.08亿人。今年1-7月,十堰辖区27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基层护水志愿者备感自豪
“总书记日理万机,没想到亲自给我们回信了,我感到非常荣幸。”8月14日下午,丹江口市浪河镇库区清漂志愿者吴远志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护水志愿者,看到总书记回信的内容,让他感到很自豪,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非常值得,今后会更加努力,把保水护水工作做得更好。
吴远志是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的一个普通村民。2018年浪河口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开展河面清漂工作,尽管每天补贴只有30元,但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日常清漂过程中,他就划着铁皮船,用自制的网兜打捞河里的漂浮物。有时候河面漂浮物多,清漂工作量大,中午就在河道里吃点干粮继续忙碌,每天一干就是近8小时。
2020年,为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浪河镇党委组建了河面清漂队,清漂范围也扩展到了整个浪河流域。他依然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参加,参与清漂后打理自家桃园的时间少了,桃园收益也不如从前,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变少了,但他一点都不后悔。“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条河有感情,这条河养育了我,保护这条河,我必须带头上。”吴远志说。
“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回信,我感到很自豪,谢谢总书记对我们的肯定和关爱。”今年63岁的蒋德新也是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护水志愿者,家住丹江口市新港管理处新港社区三组。他曾经是汉江上的一名渔民,一家四代人都以捕鱼为生。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蒋德新积极响应禁捕政策,主动上交跟了自己半辈子的9艘渔船。随后,市里为他配置了一艘“守井卫士”船,用于水面巡查、清漂和水上救援,守护汉江碧水的同时,也守护着汉江河畔的生命。他牵头成立了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现在186人。每周,他们都会去检查河道环境卫生状况、清理沿岸的白色垃圾,向江边的游客、居民发放环境保护、禁渔禁捕、节水护水等宣传资料。
十堰人人都是“守井人”
如今,爱水、守水、节水、护水已成为丹江口库区群众的自觉行为。
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守水护水,守护好北方人民“大水井”,去年,丹江口市成立“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市级总队+镇(办、处、区)大队+市直单位、村志愿服务小队的组织体系。截至目前,丹江口市已成立有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在丹江口库区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工作,各地各单位守水护水蔚然成风。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是十堰市全民保水护水的缩影。十堰全市10个县市区320万人,人人都是“守井人”。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说,十堰市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群众,都是忠诚的“守井人”。十堰全市干群同心、众志成城,用心用情用力保水护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始终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发动一切力量投身到保水护水上来,营造“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浓厚氛围。
近年来,十堰不断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支沟分片包干治理体系,2489条大小河流配齐“管家”,河(湖)长制获国务院激励。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出台实施《守水护水行为规范》,300多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碧水守护志愿者,常年在库区清漂、巡河。
深入开展“美丽十堰 我们在行动”专项活动、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最美守井人”评选活动,实行守水护水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开展十大优秀环保志愿服务队、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评选、“节水护水爱水”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让守水护水家喻户晓。
以环丹江口库区、汉江流域435个村为重点,十堰推进“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组建305支党员护水队,3500名党员干部认领岗位,带动10.5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守水护水。
深化京堰两地民间交流,邀请环保志愿者组织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地之行”等活动,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及其工作站,建立重要节点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交叉互动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形成京堰协同、鄂豫陕协同的长效共建机制。
护水管水用上高科技
“嗡嗡嗡……”一大早,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一架归巢式无人机起飞,开启了一天的巡库工作。
随着无人机离开机巢缓缓升空,几分钟后,监视器上便呈现出壮美的画面——阳光下的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岸边的山坡丛林密布。
该归巢式无人机能续航50分钟,可在飞行10公里后自动返回充电,巡航模式下每天最多可以飞12趟。
该机主要用于库岸线和入库支流的日常巡护,拍摄的影像资料可实时传送到水保中心,系统设置有预警功能,发现水质问题自动报警。
“看似直线距离就几千米,走过去起码要半天。”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执法人员张学理介绍,库岸许多地方坡陡林密,开车难以到达,只能靠步行踩点。如今执法监管用上无人机,既减少了舟车劳顿,执法效率也大大提升。
“卫星遥感、云广播、无人机、数字孪生……你能想到的先进技术手段,都有!”说起保水护水新手段,十堰市水保中心工作人员杨洋滔滔不绝,“通过将‘天眼’与‘人眼’有机结合,我们的工作已进入精准化、智能化时代。”
守好一库碧水,只为源头“好”水来,在水源地十堰市已深入人心,成为当地人民刻在血脉里的自觉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