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胡垚 吕湖源)8月15日上午,利川市汪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汪营法庭、汪营司法所组织清江村村民到清江源头进行了“强化环保责任担当,筑牢清江源头保护”活动。参加活动的干部群众都热情高涨,手持环保袋,沿着清江源头两岸,分工合作,细致地清理着沿途的白色垃圾和杂草。垃圾清理结束后,又为清江源头附近居住的村民宣讲、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宣传图册80余份。
开展“青山绿水家园美, ‘枫‘’进清江护净流”活动。通讯员供图
清江,古称“夷水”,又名“盐水”。清江源出汪营后坝龙洞沟,大鱼泉水来汇,烂井坝、观音河、继长坝、九渡河等依次合流,是长江中游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条支流,生态环境价值尤为突出。
近年来,利川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长江保护法》为依据,主动担当作为,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用法治力量守护清江一河清水、两岸青山。
“我们将《长江保护法》作为“八五”普法宣传重要内容,利用主题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长江保护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起了学法知法普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利川市司法局局长黄丹如是说。
除强化宣传外,利川市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和协同保护紧密衔接,促进长江大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市乡村三级河长460名,配备保洁员501名;完成了全市28座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了生态流量监测设备;完成对全市现有的29座小水电进行排查,纳入整改类26座,退出类3座;完成对全市761家固定污染源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各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进行了核定。
同时,利川市还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万吨/日提升到7万吨/日,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提升到一级A标,极大了改善了清江城区段水质;完成清江流域乡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清江流城沿线集镇累计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3800吨,所有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已实现清江流域沿线集镇污水治理全覆盖。
通过强化农村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基本实现“五有”标准(即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构建了一条城乡生活垃圾从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乡镇)处理的城乡一体化体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86%,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全市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降幅达到0.37%。
“自2021年1月1日起,清江流域就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我们渔政执法中队大力宣传禁捕常识、加强日常巡查、重点打击清江流域涉渔违法行为。”渔政执法中队工作人员向我们说到。据统计,3年来,累计出动执法车辆832车次,执法船艇 285 艘次,执法人员3745 人次,陆上巡河12423公里、水上巡河3540公里,劝停违规垂钓人员1348余人次,清理违规网具1403张,收缴电捕鱼器7套,清理非法钓具509个:办理涉渔行政案件28件,处罚32人,罚款34860元,移交涉嫌涉刑案件3起6人;清理船舶547艘,拆解435艘,标识管理112艘,有力地保障了清江流域渔业资源的稳定增长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另外,利川市建立了涉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的跨区域司法合作机制和跨部门的多元共治机制,严打破坏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母亲河。2022年利川市人民法院与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在清江源地标处联合设立“清江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在汪营人民法庭挂牌成立“清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庭”,该庭先后被省高院评为全省“先进人民法庭”“示范人民法庭”,被州中院评为全州“十佳人民法庭”。近五年来,利川市法院正确审理环资类刑事案件,共判决105件,判处罪犯126人。
利川市人民检察院自2021年3月至今在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42件,通过办案督促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126亩,修复被污染土壤3亩,挽回各级集体生态公益林94.68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1.4公里,清理被污染的水域面积49.2亩;督促关停和整治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4家;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各类生活垃圾10.8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6.9吨,督促回收和清理危险废物2.3吨。
市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通讯员供图
“我们几代人都居住在清江源旁边,都是喝的清江源头的水长大的,保护清江水源的重要性我们都很清楚。水源现在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也坚定了我们保护清江源头的决心。”居住在清江源旁边的一位村民满脸笑容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