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叶华杉 汤丽
为了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让学生接近科学、走进科学,9月20日,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活动在洪湖市实验小学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率领科学家团队为孩子们上科学课。
活动现场
开幕式上,洪湖市实验小学250名学生代表与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团队、洪湖市的领导一起,观看了桂建芳院士的寄语视频,感受到了科学家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洪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亚国在致辞中强调了科普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中科院水生所党委书记解绶启在开幕式上强调,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学生们能够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他还为“科普小达人”代表颁发了袖章,一枚枚袖章是科学家对科普小达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中科院水生所党委书记解绶启鼓励学生们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
前排有 “科普小达人”
徐栋研究员以《为我们的城市降降温:海绵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为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通风、活水、增绿、透气、降碳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现象,更重要的是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让大家生活的城市更加美丽。徐老师还呼吁,每一个市民都要化身“小海绵”,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降温行动中来,给大家生活的城市降降温。同时,提高生态保护和湿地保护意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践行者,共同守护大美洪湖。
崔永德副研究员以《底栖动物趣谈——科普进校园》为题,告诉孩子们底栖动物的生活史就像一段生命影像,当下的存在说明它们前面的生活状态一直是好的,也可以证明水环境在一段周期内是健康的。每一种“精灵”的存在都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意义,这或许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知这个世界,不断地学习与自然界和平共处,才是人类发展的首要课题。
黄洁副研究员以《水里的微生物王国》为题,通过一个个小视频进行观察、发现、质疑、解惑,让学生们领略了微生物的神奇与奥秘。
黄俊豪副研究员以《洞穴精灵——金线鲃》为题,讲解了金线鲃属的鱼类都具有洞穴生活的习性,受到洞穴生活的影响,金线鲃属鱼类会产生很多适应性特征,从而使该属具有高度的形态多样性,例如眼睛退化、色素消失、口须发达等,他还为孩子们讲解了这种珍稀鱼类的生态习性和保护价值。
洪湖市中小学生通过同步直播的方式观摩了本次活动,让水乡学子共享了此次科普的盛宴,在心底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与科学家们进行热烈地互动交流,向科学家提出了对本次讲座内容的各种疑问。每一个问题科学家们都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探索、保持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现场答疑后,科学家们为孩子们签名留念。
孩子们追星,追的是科学家
406班杨小凡同学感叹道:“‘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积水,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在大雨来临时保护我们城市不被雨水淹没,还可以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美丽,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湿地,做‘海绵城市’的小小建设者。”“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湿地—洪湖湿地公园,而且就在我家附近,洪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被誉为‘湖北之肾’。我为洪湖感到自豪!”503班周天乐同学骄傲不已,准备周末再去探访。
“底栖知识学习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湿地生物的新窗户,以前未被重视或从未注意的一些生物开始被我们认识、关注和了解。这些底栖动物能反映水质状况,它们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606班尹书豪说。
“第一次听说洞穴里生长的鱼类——金线鲃,深切体会到优质的水源、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如此惬意,虽然我们身边不一定有这种珍贵的小精灵,但是身为小湖长的我保护洪湖水资源责任重大。”604班熊钰霖表示。
此次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开启了一场科学的奇妙之旅。在这里,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知识与无限的可能。此次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学家的风采和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科学的种子将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据悉,这是2022年以来,科学家们第二次走进洪湖市实验小学上科普课。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荆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洪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洪湖市科学技术协会、洪湖市教育局承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