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09:48 来源: 光明日报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五个重大关系”是运用普遍联系观点对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的揭示,蕴含深刻辩证思维方法论。“五个重大关系”聚焦教育强国发展取向、育人方向、服务旨向、改革导向、路径走向在矛盾与统一中的辩证关系,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发展取向:民生与国计同样重要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本质是教育强国建设如何处理国计与民生发展取向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立场和价值追求。

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自有国家以来,教育是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具有明显的国家战略属性。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中,民生与国计同样重要。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其根本取向是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和国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生是最大的国计,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民生。离开国家的长治久安,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教育强国,如果忽视民生,则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且难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力;如果忽视国计,则教育发展不充分,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不足、科技不强,不仅影响国家安全,且难以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国计与民生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在把握“同样重要、有机统一”的原则基础上,还要基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国际国内环境具体分析,有所侧重。

育人方向:全面发展是知识学习的目的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本质是如何处理学生全面发展中德智体美劳的关系,当前主要体现为“育人”与“育分”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知识学习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发展是知识学习的目的。离开知识学习,全面发展是空洞的;离开全面发展,知识学习是盲目的,甚至危险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部分存在着过度强调机械化知识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形式化分数化现象。一旦“育人”被异化为“育分”,能力被简化为分数,就会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造成知识学习碎片化,学段间脱节、学科间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五育”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知行脱节。

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关乎育人方向。教育强国建设中,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应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改进评价方式,优化过程性、诊断性评价,丰富与优化表现性评价工具,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要变革知识学习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可即用即查(学)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被剥离,数字技术应用引发的知识裂变传播和聚变传播现象,推动了教育内容的革命性重塑。再次,要创新教育教学范式。基于数字技术改善学习体验,发掘学生天资,激发学习兴趣,指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最后,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强化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服务旨向:满足社会需要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

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反映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服务旨向。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本质是把握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程度,体现了教育自身功能强不强,教育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贡献大不大,是判断教育强国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教育还存在大而不够强、发展不平衡、人才供需错位、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这都与人才培养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要有关,反映出教育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正以指数级速度展开,社会生产方式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社会需要和挑战。

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需要教育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高度统一,统筹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增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配性、有效性,着力造就一批又一批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不断增强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构建各级各类人才精准适配使用机制。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在实践中识别、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通道,不拘一格降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不断提高教育强国的社会服务力。

改革导向: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要聚焦教育综合改革,强调有序和活力的对立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决定着教育强国建设进度。有序和活力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两个向度,二者有机结合反映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改革导向。

活力是一个国家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有序是一个国家教育稳步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二者相互制约,形成张力;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追求规范有序的同时,要防止学校因噎废食,盲目追求平稳免责,压制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活泼天性,造成教育缺乏创新性创造性,阻碍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论述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有序和活力既对立又统一,教育强国建设要把握好二者关系,努力建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路径走向: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水平现代教育

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反映了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我国历史、文化、国情所决定的,是我们党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世界教育强国的共性特征和规律,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真正建设出适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需要、解决中国难题、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强国。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与2012年度相比,2023年中国在全球位次上升28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且上升幅度是进步第二快国家的两倍。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是由我国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针对如何处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借鉴国际经验是重要补充,这既不是盲目照抄,也不是机械搬用,而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此举有利于更好形成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教育强国建设中,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一要坚定教育自信,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加快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二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提升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三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四要深化教育的人文交流,更好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教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教育强国蓝图已经擘画,2035年如期建成,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以唯物辩证思维方法,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对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十分关键。

(作者:李永智,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