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覆盖面最广一次!武汉大学5名队员出征南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6日16:44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吴江龙

“出征!”“保证完成任务!”10月26日上午,“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开幕,该校5名科考队员接过队旗,正式出征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在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本次出征也是武汉大学参与南极科考覆盖面最广的一次。

出征仪式现场

武大队员分赴五个南极站

“5名队员要去不同的科考站,执行不同的任务。有人越冬,还有人参与环南极科考。”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教授介绍,这是武汉大学科考队员第40次出征南极,不仅是近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史上覆盖南极空间、地域最广的一次。

出征前合影留念

本次科考任务重,武大5名队员中的4名来自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下文简称武大南极中心)。其中,武大南极中心副研究员班伟,将首次代表武大参与环南极环境与地球物理调查任务。班伟介绍,这是中国第二次环南极科考,本次是金砖国家国际合作项目,他将搭乘由巴西主导的俄罗斯考察船,围绕南极一圈。“我的整个任务时间相对较短,但在船上的时间会是最长的,条件可能会比较苦。”班伟笑着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南极冰盖变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科研人员一直在采用多种手段用来监测其变化,其中GNSS是其中重要的观测手段。本次科考任务中,武大南极中心其他3名队员,工作任务都和GNSS相关。其中,刘明亮将负责长城站的GNSS跟踪站升级工作;梅登奎将先后前往泰山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开展GNSS和验潮观测工作;欧阳润川将前往南极秦岭站参与GNSS与验潮仪并置站的建设与维护。

2024年2月6日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新华社图)

“秦岭站是我国刚建成的新站,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我第一次参与南极科考,就能参与这样重要的任务倍感荣幸。”欧阳润川说,他会和队友一起全力完成建设任务,并做一些自己研究方向上的科研项目。

一趟“出差”500多天

为国家科研工作需要,武汉大学历次南极科考中,除南极中心外还有很多其他学院、学科的师生参与,本次唯一执行越冬任务的朱子渊就是来自电子信息学院。

朱子渊这趟“出差”将持续500多天,直到2026年上半年,随完成第4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队员一同回国。他会带着一个小集装箱的设备,从上海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随后在南极中山站开展空间物理数据观测,包括电离层的物理参数,搜集雷达数据、极光观测数据等。

朱子渊10月27日就将启程

“从小我就对南极充满向往,这次有机会就报名了,没想到能够圆梦。”朱子渊说,此前他经历了非常严格的业务、身体、心理方面的考核和培训,最终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获得这次机会。

对于长达一年半的行程,包括几个月见不到太阳的极夜,朱子渊说自己并不担心会寂寞。他说:“我在中山站就会待满一整年,但工作安排得很满,不会觉得无聊。而且中山站条件很完备,工作之余还能打篮球、排球、羽毛球锻炼身体。”

在父母和祖辈看来,23岁的朱子渊还是个孩子,要去充满未知的南极长时间工作,难免会不放心,但家人还是非常支持他为国家做贡献。前来送行的妈妈张女士说:“说来也巧,前几天我在家里收拾东西时,无意翻出一张朱子渊小学四年级时写的纸条,上面写着‘长大我也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就理解了他主动申请在南极越冬的决定。”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楚龙强表示,武汉大学师生充分发挥多个顶尖学科优势,以服务国家极地考察、科学研究和全球治理为目标,40年坚持参与南北极科学考察,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新一批队员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高质量完成科考任务,以实际行动续写武大人极地科考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