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田佩雯 图\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鄂文旅
要说武汉最有秋冬氛围感的吃食,该是那一碗排骨藕汤了。
全国传唱的歌谣《汉阳门花园》动情地唱道:“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到我一大碗。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等她的外孙伢。”
家家,武汉方言里对外婆的称呼,家家煨的汤,在武汉是最令人眷念的味道。武汉煨汤也是最令人食指大动的非遗技艺。
11月13日,武汉“十大名菜”餐厅争霸赛在汉口开赛。来自武汉100家知名餐厅的大厨,烧起煤炉、架起砂铫,百人百炉百厨同煨排骨藕汤。香浓的藕汤,从家家的厨房走出来,走进热闹的市井,走上市民与游客的餐桌,大地的馈赠与情感的传递都在一碗汤里。
“藏技于人”的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丹桂飘香的时节,江城武汉迎来一场非遗大展。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360多名非遗传承人携210个非遗项目共聚“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全景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流域有800余项。从大展延伸到此时的长江非遗生态,你会发现,“非遗就是生活”的非遗保护、传播理念正滋长在大江两岸,包括湖北在内的沿江各省市区正深入挖掘长江流域非遗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市青和居社区考察,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送上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总书记充满温情地嘱咐他:“把它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
“锦绣长江”非遗展上,占地400平方的“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回应了总书记的关切。8.3米大型剪纸长卷《中国巨龙-长江》等作品均来自普通百姓所作。
“这次展示的作品将佤族织锦技艺用在了杯子、香包、手镯等各种生活用品里。”佤族织锦技艺市级传承人李宪兰说,过去仅仅把佤族织锦“原模原样”地展示出来,后来她尝试制作了一系列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和需求的佤族织锦产品。
深耕竹雕25年的徽州竹雕市级传承人陈国斌拿起竹雕笔筒,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徽州竹雕的特点。“在传承传统竹雕技艺的基础上,我融入当代一些文化元素,使其更有特色和趣味。”陈国斌说。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市级传承人滕恃勇从安徽芜湖带来许多冷锻工具,他邀请游客在铁片上作画,敲打几下,一朵花儿便“绽放”开来。“通过现场观赏、体验,我相信更多人会因此关注、喜欢上铁画锻制这项非遗。”
流传千年的非遗汲取时代创新因子
湖北自2022年起连续3年推出非遗时装秀,今年的大秀以“国潮也疯狂”为主题,于10月中旬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再次展示汉绣、挑花握手时尚脉动带来的惊喜。舞台上展示的60套“挑补织绣”类非遗服饰精品,由非遗传承人与武汉纺织大学非遗团队师生合作,将荆楚纺织非遗元素与国际时尚设计趋势融合,服饰涵盖汉绣、红安绣活、英山缠花、大冶刺绣、荆州民间刺绣、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堂纺叠绣等湖北非遗代表性项目,巧妙将现代时尚与荆楚传统相结合。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叶洪光持续参与非遗时装秀创作,他说:“台前是靓丽的模特摇曳生姿,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是传承人在飞针走线,这种拼接与交融,有没有冲击力?是不是对非遗如何连接现代生活的生动诠释?”
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曾将自己绣的一条披肩与西式鱼尾礼服裙搭配,送上时装秀的T台,“这条楚凤披肩是很中式的,中国红底色、平金彩绣的传统针法,图案也是凤凰,我们这次的搭配,降低了西式礼服的露肤度,提升了中式披肩的时尚感,看起来辨识度很高,模特一走动,肩头的凤凰要展翅了。”
叶洪光谈起多年来的创作心得时说:“我们把产生于农耕时代的文明推向现代社会,这中间的桥梁正是设计。完成设计的前提是找到这些非遗的文化密码。农耕时代的记忆不应该只挂在墙上,它们应该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努力,通过设计,让非遗产业化,走进百姓的生活,人们可以买得到、用得上。这样的非遗才算是活了。”
“非遗正青春”是“锦绣长江”非遗大展上专门设立的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示区域。展示区的策展人是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金俊安,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说,这个区域展示出自武汉高校学子之手的汉绣、布艺、年画、纸艺、缠花等240多件手工艺作品,从中可以窥见非遗正青春的靓丽风采。
“这里有以赤壁礼物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作品,是大学生们为万里茶道源头赤壁设计的旅游文创产品。其中,为羊楼洞青砖茶设计的作品‘大吉大利青砖茶’在2023年湖北省首届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大奖。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处将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视觉、触觉相互交融的茶席空间。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马口窑陶瓷茶具,它们或古朴典雅,或精致小巧,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金俊安说,在这个展区能深切感受到大学生们对于保护和发展荆楚文化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内心深处那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底蕴深厚的非遗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红蝴蝶戴头上,黄蝴蝶缠在手腕上。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长江非遗大展展馆遇到美国学者丽莎时,她已经用剪纸创意首饰把自己打扮了一番。“实在是太美了,我要全都带回家。”丽莎开心地说。
邀请丽莎来非遗展的,是她的多年好友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何红一。何红一致力于民俗、非遗研究和推广,还是一位剪纸技艺高手。“今天是丽莎在中国访学的最后一天,明天她就要回美国了。当我告诉她这个展览汇集了中国长江流域的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她强烈要求来感受一下。”何红一说,“刚才丽莎在非遗课堂学习了剪纸,剪出了武汉市的市花梅花。”丽莎决定用中国剪纸作品当作送给自己龙凤胎儿女的礼物,何红一说:“她请剪纸非遗传承人余华老师为她剪了一对龙凤,丽莎觉得中国文化里龙、凤是威武、高洁、神圣的象征,剪纸只用纸加剪刀创作出多样的线条组合,就能传达复杂的形象,实在是神奇。”
为中国非遗心动的全球友人多着呢。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上,湖北文旅专场推介会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湖北非遗成为这场推介会的“秘密武器”。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时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蒋师清与覃侠,为法国市民演绎了武当武术的“静”与“动”;大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彭涛,让外国观众为他于一针一线间所蕴藏的匠心而频频点赞;襄阳香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崔明凡,用好看又好闻的香包轻松“拿捏”当地市民;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洁,则让展会现场一直飘散着来自中国湖北的清新茶香。除了在展会上惊艳亮相,覃侠一行还把“非遗进社区”活动带进了巴黎最繁华的街区,教当地社区的小朋友练习太极推手和养生八段锦。
巴黎之行让覃侠感受良多。接受媒体采访时,覃侠表示,武当武术作为此次湖北文旅专场推介会的开场表演节目,得到了各界人士和当地市民的高度评价,“我们深知这是世界人民对武当文化的认同感,我也更加明白了作为传承者身上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在社区和当地民众交流时,看到他们频频点头,认同我们的讲解,说明了文化不分国界。希望未来我们能更多参与这样的推广活动,更好地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