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是明代移民遗址,曾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 澎湃新闻记者:陈鑫露 孙骏(00:26)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曲民谣,记录了600年前的明朝大移民,也赋予了临汾洪洞“华人老家”的根祖情结。
据史载,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的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
在“根”的引领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华人踏上归途,寻找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那份由血脉相连、文化传承所赋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而临汾,也紧紧抓住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新的城市旅游IP。
“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2018年,临汾首次发出这一全新的城市文化口号,这份自信从容源自深厚的历史底蕴:10万年前,丁村人在临汾劳动、生息、繁衍;5000年前,帝尧在临汾建都,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临汾、运城一带被称为“最早的中国”;4300多年,临汾曾诞生中国最早城市雏形的陶寺遗址;2600年前,晋国在临汾兴盛,成就经世霸业......
洪洞大槐树景区叫响“回家”的旅游IP。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就在11月12日,位于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230余件(套)古老文物,为公众揭秘“最早中国”的真容,也为大家探寻临汾文化底蕴又增加了一个窗口。
临汾喊出“回家”口号,一面是文化自信,另一面,则是一座城市谋求转型发展的决心。有“煤都”之称的临汾,如今正致力于打造“回家游”旅游文化品牌,这座昔日“工业硬汉”正展现出温情与柔软的一面。
“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
11月14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简称“大槐树景区”),硕大的“根”字首先映入眼帘。
“根字的最后两笔一撇、一捺连成一笔,形成的效果像正在迈步的两只脚,里边的那只高高抬起,外面那只不愿落下,象征的是当时迁民时,人们的故土难离,不愿离开。”大槐树景区讲解员杨芳介绍,明朝大槐树移民是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跨时最长、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次官方移民。
洪洞大槐树景区里的“根”字收笔处如同两只脚。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文献记载,元末明初战乱后中原田地荒芜,人口锐减;而山西却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狭人稠,民绥物阜。为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明政府大力推行“狭乡迁宽乡”的迁民政策,以晋民实中原,洪武至永乐近五十年内共从山西迁民18次。而洪洞因交通便利,成为明政府办理迁民的首选之地。
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10余省份500多个县市,涉及迁民姓氏1230多个,包括汉、回、蒙古等多个民族。经过600余年的发展,古槐后裔瓜瓞绵延、繁衍壮大,辗转迁徙海内外者数以亿计,如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也成为了海内外移民后裔寄托思乡之情的坐标。
1991年,洪洞县开始举办“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等活动,并在每年的清明、中元及寒衣节期间持续举办,这也是中国北方参与地域人数最多,规模最为宏大的民间祭祀典仪。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姓氏是传统文化中感召力最强的人文情结之一,洪洞大槐移民姓氏多达1230个,各大姓氏家族以洪洞大槐树为起点,不断迁移、流动、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洪洞大槐树姓氏文化。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寻根问祖和姓氏研究的需求,大槐树景区专门设置了家谱咨询交流中心。
“我在这里也看到‘徐’姓,不禁想起了老一辈人口中提到的‘家族’和‘族谱’时候的那种深情回忆。”调研团成员、网络名人@应旺说,看到很多人来到洪洞,带着一份“追寻”,这不仅是跨越空间的寻找,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故事紧密相连,体现了我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凝聚力与信仰,它象征着一种“家族起源”的历史自信,是对根的深刻认同。
事实上,在临汾能触摸“中国根”的载体不止大槐树。
10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丁村遗址发掘出土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和2005件石制品,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代表;4300多年前,这里曾诞生中国最早城市雏形的陶寺遗址,近日开放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中,230件(套)珍贵文物诉说着“早期中国”;2500多年前,晋国在这里成就霸业,而晋国作为周代重要诸侯国之一,曾称霸中原150余年,创造了璀璨的晋文化......
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的标志性符号与龙、农业有关,这里被认为尧都所在地。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临汾全域均属黄河流域,黄河上两大精品景点均在临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黄河大合唱》曾诞生于壶口岸畔;而黄河乾坤湾为全国干流河道上最密集、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蛇曲群,黄河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呈现出“S”型奇妙之弯。
有观点称,“在临汾,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这些文化既承载着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也构筑起了临汾与“家”之间的情感纽带。
“回家”叫响一座城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只有到了临汾咱是回家。”2018年9月,在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临汾向世界首次喊出了这句城市文化口号。
自此,一直以“煤都”面目示人的这座硬汉能源城市,开始展现起柔软的一面。
自2020年起,临汾市在全市文化旅游部门和窗口服务接待单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据临汾新闻网报道,临汾制定了《“回家·悦生活”品牌服务质量要求》《“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酒店的划分与评定》《“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民宿的划分与评定》三个标准,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同时,推出“用心、暖心、热心、精心”“四心”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临汾特色服务品牌。
在2024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把做大文旅产业”就被列为临汾“三大要事”。
报告中提到,要深挖文旅资源潜力,持续叫响“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品牌,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临汾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让旅游景区“旺”起来,文物资源“活”起来,旅游线路“靓”起来,新型业态“兴”起来,宣传营销“火”起来。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要学习“以美食为媒介双向奔赴”的淄博出圈案例、“掏心掏肺掏家底”的“尔滨宠宾”经验,以互联网思维扩大宣传媒体矩阵,用好差异化奖励办法,继续实施“远程引客计划”,打造亮点、营造热点、制造爆点,不断提升临汾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谁曾想到,理论要转化为实践的契机,竟在不久后悄然降临。
2024年8月,临汾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泼天富贵”时刻。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小西天”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天命人”心中的圣地,这也让一个“文旅刚刚起步的山区农业县”——临汾隰(xí)县,首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隰县在小西天景区设置了多个和《黑神话:悟空》有关的打卡点,迎接“天命人”。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紧抓风口,临汾市迅速响应,发布了“十大举措”,提出要举全力势必接住这“泼天流量”,为广大游客提供暖心的“回家”服务。
具体到行动上,首先,在《黑神话:悟空》游戏发布5日后,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布“跟着悟空游临汾”3条旅游线路,分别为游客设计了两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线路,将临汾隰县小西天、洪洞广胜寺、汾城古镇、东岳庙等12处经典古建串联起来,同时推荐游览期间的特色美食及住宿,为游客提供临汾游览攻略。
在这一期间,隰县小西天和洪洞广胜寺等景区迅速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为满足广大游客需求,两个景区增开旅游直通车次并及时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同时,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临汾对游客开放文物保护单位,沿线景区、景点及文物保护单位均延长了开放时间。
此外,隰县各大景区、景点以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和卫生间均对游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洪洞广胜寺率先推出了免费门票获取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出圈”之路带来大客流,接待能力尚有不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10月2日,有游客因在小西天景区排队时间太久而表示不满意,第二天一早,隰县文化和旅游局就发出《再致小西天广大天命人的一封信》,深表歉意,表示隰县是山区农业县,在广大“天命人”的宠幸之下正在努力转型旅游城。此后,隰县举全县之力接待游客,副县长现场唱歌,县文旅局长扮演唐僧迎客,县交通运输局在高速路口免费发放隰县特产玉露香梨,推出了临汾古建旅游一卡通......种种努力,让广大游客表示理解和支持。
这不禁让人想到哈尔滨的“出圈”路径。哈尔滨的第一波出圈源自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一举赢得旅客的心。
被问及隰县有居民向游客发放特产梨子是否政府部门提前安排时,隰县文旅局局长赵会兵告诉澎湃新闻,“这是百姓的自发行动”,这是在全县积极打造旅游服务品牌、鼓励居民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大环境下,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于是积极参与服务游客的行动中。
隰县特产玉露香梨。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4年国庆节前,临汾文旅先是推出了六大惠民举措、十条优质旅游线路、六项“回家”服务品牌活动迎接来“临”游客。国庆假日期间,临汾市区停车位外地游客免费停车,市民半价停车;出现志愿者免费送水、送水果、送地图,义务小讲解员为游客解说,出租车司机化身导游,中医义诊进景区等花样宠客方式......
种种努力,带来了显著成效。据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国庆节假期,临汾累计接待游客353.04万人次,带动文旅综合消费27.28亿元,同比增长45.71%。
有观点认为,隰县这些主动服务与游客积极互动的方式,增强了游客对临汾的好感和认同感,契合临汾“回家”服务品牌理念。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称,一个构想从概念到品牌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传播,需要说服,更需要被接受。只有大部分人在获悉这一概念时的认知产生了高度一致,品牌的塑造才终告完成。
“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临汾“回家”服务品牌建设正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