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黎文来 龙苗苗
11月13日,走进宜都市枝城镇兴宜大道湖北兴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兴兴环保”),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工作紧张有序。
“纠纷解决后,公司生产已经重回正轨。”兴兴环保负责人张兴平说,多亏法院,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烦心事。
半年前,这家企业还在与济南某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为设备运行故障、赔偿多少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2020年,兴兴环保与济南某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签订合同,预付定金购买了两套石膏条板生产设备,约定45天定制完成并交付。
没承想,设备安装落地后,四年时间里,不管生产企业如何调试整改,产线始终无法达到约定产量。
两公司在4年里不断上演问题整改“拉锯战”,往来函件23次。“我们要起诉!”今年3月,张兴平来到宜都法院申请立案。
“时间对企业来说最宝贵,因为设备问题失去了市场先机和一批预约的订单,损失谁受得了,让他们尽快拆走设备,赔钱!”兴兴环保要求与对方解除合同,退回设备,返还设备款,还要赔偿损失300万。
“拆了设备,我们没法在行业立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也是满肚子委屈,生产线按照公司设计建造,也请外部团队勘察问题,只有部分没有达到约定产量,但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面对两家企业坚持诉讼的态度,承案法官谢靓深知此时不能强行“劝和”。但若走正常的法定审理程序,双方起码要耽误近一年的时间,耗不起。
“正常的审理周期,企业是否等得起?”“可能的裁判结果,企业是否受得住?”“有没有最优解,让企业损失最小化?”办案团队将矛盾双方召集起来,将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促使双方找到最优解。
经过谢靓和办案团队耐心调查和调解,两家企业逐渐认识到和解的价值,认识到快速解纷才能降低损失,有利于企业发展。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设备生产企业答应赔偿损失88万元,兴兴环保继续使用设备。
4月17日,在谢靓的见证下,双方谈成最终解决方案,握手言和。3天后,案涉款项支付到位,这起持续4年之久的纠纷彻底了结。
2023年,宜都法院经过对涉企纠纷实践经验的梳理、融合和归纳,注入“和为贵”“最优解”理念的“法官三问工作法”逐步形成。谢靓介绍,工作法具体分为“问实情、问后果、问损失”3个步骤,“问”是方式,“和”是目标,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随着“法官三问工作法”深入实践,宜都市涉企案件调解成功率不断上升,今年1至10月,调解及撤诉928件,调撤率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