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AI看“镇馆之宝”,“动”见千年文脉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09:11 来源: 湖北日报

一部长江文化史

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

穿越千年时光

踏着历史节拍

长江的每一朵浪花

都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深邃与璀璨

沿着滔滔江水

一座座博物馆巍然挺立

博物馆中的每一方石头、每一寸土地

每一件文物、每一套藏品

都是历史深处最悠远的回响

一心天地间

一眼望千年

今天,跟着AI品读隽永深长的长江文化

从“镇馆之宝”中

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青海省博物馆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

青海有“彩陶王国”之称,而彩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出土于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内外均饰黑彩,外表打磨光滑,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在其内壁上,各绘制了四组对称的双人抬物图形和横线,生动地勾画了远古先民的形象。

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大面具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遗址内的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盛极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中晚期。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造型独特,宽眉大眼,高鼻阔嘴,耳朵向两侧伸展。它的眼球明显突出眼眶,仿佛凝视着远古天空,又似乎在洞察世间万物。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象征,而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就是1978年5月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音色优美,音质纯正,音域宽广,其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比现代钢琴仅两端各少一个八度,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十二个半音俱全的大型乐器;互相印证的铭文与乐音,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共同构成了迄今所知当时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有声文献。

云梦博物馆

云梦简牍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简牍的作用极其重要。

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现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的律令文献,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一枚枚简牍,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跨越千年,跃然眼前。

湖南博物院

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重量仅49克,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丝织品衣服之一。

这件素纱襌衣,从养蚕、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不仅代表了汉初长江流域的相关工艺水平、社会分工和生产组织水平,也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浙江省博物馆

双鸟纹象牙蝶形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出土于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呈碟形,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两侧对称刻有一对长着钩喙的鸟,昂首望天,仿佛在引吭啼鸣,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

关于双鸟纹象牙碟形器的文化寓意,学者们有各种不同解读。大多数观点认为这表现了史前先民对太阳及鸟的崇敬。也让我们得以窥见河姆渡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浙江省博物馆

玉琮王

玉琮王是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个具象的“神人兽面”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其设计和制作堪称史前玉器的巅峰。

以玉琮祭地,是中国古代用玉礼拜天地四方、“藏礼于器”思想的表达。玉琮王上的“神人兽面”图案,以各类变换形态在几乎所有的良渚玉琮上均有出现,这或可说明良渚社会已有相当统一的政体,信仰的统一实际是社会统一的反映。

主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康

美术:刘依 李文熙

审核:张磊 陈会君

本文动图均由AI生成

【责任编辑:程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