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程露 朱晓艳
11月29日,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东湖之滨,围绕“守正创新,推进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就弘扬、振兴“文化长江”建言献策,一同探寻讲好长江文明、长江文化的科学路径。
讲好长江文明故事,就是弘扬中华文明
“长江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建构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中华民族家园归属感的基底。”论坛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从哺育之资、哺育之功、再育之能、南国之恋四个层面讨论了长江母亲河的意象。
从歌曲《家住长江边》创作感悟出发,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分享了对长江文化的新思考,他提出,长江流域丰硕的考古文物,不逊于世界上任何文明,长江文化的强大再生力,代表着创新奋斗精神。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刘容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经验与启示。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树成,则以理工科的思维,从内因文明本身与外因地理因素,探讨流域环境变化与文明演替之间的关系,让大家耳目一新。
“讲好长江文明的故事,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文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称,坚定文化自信都是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为中华民族守住文化的根与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恰逢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胜利召开,省社科院院长黄学龙说,要用好这次学术交流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在加强长江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长江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让文博更活更热
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云梦博物馆视察,并强调指出,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物区域之一,如何加强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论坛中,专家们纷纷提出建议。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建松教授建议,讲好长江文明故事,要做好长江流域文物价值的传播利用,首先要挖掘长江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透过文物见人见精神;同时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阐释;同时要不断开拓新的平台,不断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研究馆员梳理了十年来国内简牍的总体情况及简牍保护举措。他表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对简牍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加强活化利用,传承中华文脉。
近年来,文博热席卷全国,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高涨,参观人数呈井喷式增长。然而,“文博热”的背后也存在冷热不均,有的追求娱乐化与市场化,违背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本功能。对此,陆建松教授建议,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坚持正确的文物传播利用价值导向,强化“以史育人”的时代使命担当。进一步加大投入,发挥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