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锋在直播带货卖粉笔。(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佳文 孙缙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万阳 蔡青阳
12月1日,在位于应城市黄滩镇的湖北文华文教用品有限公司,一名头发卷曲的青年男子和几名工人穿行在五颜六色的粉笔架子间,仔细清点货物。这批粉笔将发往美国。
青年男子名叫刘小锋,1983年出生,如今是拥有10余万粉丝的“粉笔大王”。
在人们的印象中,粉笔产业是“夕阳产业”,刘小锋却把粉笔盘出300多种新花样,将产品卖进沃尔玛、卖给北京奥组委,还卖到了联合国。
听说他辞职卖粉笔,父亲气得差点砸电脑
应城有“膏都盐海”美誉,有400多年的石膏开采历史,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冠绝全国,粉笔制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刘小锋所在的刘垸村,制作粉笔已有70多年的历史,小小粉笔养活了几代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粉笔第一村”。
从小,刘小锋看见祖辈、父辈起早贪黑做粉笔。每当做完作业,刘小锋就会钻进小作坊,帮父母装粉笔打包。
当时,村民们大都是背着包、挑着担,走街串户兜售粉笔;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
2000年以后,由于市场趋于饱和,刘垸村的粉笔销量逐年下降,甚至出现滞销。
那时,刘小锋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在深圳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上班,月收入近5000元。
那几年,每当春节回家过年,刘小锋看到父辈们忧心忡忡,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6年,刘小锋辞掉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带着一台二手电脑回到刘垸村,打算通过电商把家乡的粉笔卖出去。
村民习惯了当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认为他是“痴人说梦”;父亲不愿刘小锋“子承父业”,争吵中差点砸了他的电脑。见儿子有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刘小锋的父亲既心疼又无奈:“一个月时间,你若接不到订单,就老老实实回去上班!”
网上觅商机,“夕阳产业”起死回生
刘小锋顶住压力,每天在网上工作近20个小时。
凭借在互联网公司积累的经验,他在阿里巴巴上开通5个“诚信通”账户、1个“中国供应商”账户,在各大交易网站发布几十万条刘垸粉笔的信息,跟全国各地的客户聊产品、寄样品。
“只要客商一检索关键词,就能刷到我们的信息。”因懂得电子商务,刘小锋做起来得心应手。
有一年复活节前夕,美国客商循着阿里巴巴网站信息,向刘小锋预订了30余万套鸡蛋型粉笔。
鸡蛋型粉笔,村里没人做过。刘小锋在网上联系各地模具生产商,反复沟通比对尺寸,终于从广东带回100余套新模具。驻厂的美国客商看到生产出的样品,十分满意。
时间短、货量大,刘小锋邀请村民一起干。村民半信半疑,他就签协议、付定金,打消村民的顾虑。
完成订单的那天晚上,屋外下着大雪,刘小锋看着漫天的雪花忍不住落泪,既是感动于村民的支持,也感慨自己终于熬出来了。
“粉笔有了市场,却没有能让人记住的名字。”一次发货回来的路上,刘小锋抬头看见应城南郊的文峰塔,决定给粉笔注册品牌商标:销国内的叫“文峰”牌;销国外的叫“文华”牌,取“书写中华”之意。
从阿里巴巴、淘宝,到抖音、拼多多……刘小锋依托电商平台,将粉笔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约200万美元的订单。2008年,他的公司入围阿里巴巴中国网商30强。
目前,村里50余户村民依托刘小锋在网上销售,年销售粉笔约10亿支。
随着销量的大幅提升,模具厂、包装厂、印刷厂、运输公司先后落户刘垸村,一条全新的粉笔产业链应运而生。
客户来图定制,粉笔也“百变”
如今,随着白板和电子投影仪逐渐取代黑板,粉笔产业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墨守成规只会停滞不前,必须与时俱进。”刘小锋敏锐地意识到,今后,粉笔的使用对象可能不再是学校,而是家庭或者企业,用于玩具或特定场景。
公司着手研制硅胶模具,不断开发新产品。刘小锋还联合当地150多家粉笔企业,优化材料供应、技术革新、生产销售等流程。
在黄滩镇刘垸村,各式精美的粉笔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便于涂鸦和艺术创作的异形粉笔,兼具玩具和装饰属性的造型粉笔,为冶金等行业研制的耐高温不变色记号粉笔,还有一涂一画就能防治蟑螂的灭虫粉笔……
这些粉笔支持客户来图定制,从设计、3D打印、制作硅胶模具到粉笔脱模,快的仅需24小时。
粉笔升级后,利润也更可观。以碳酸钙无尘粉笔为例,一盒售价约5美元,利润是普通教学粉笔的10多倍。
刘小锋拿起其中一根介绍:“你看,这是书写后在黑夜里也能看见的夜光粉笔,我们此前试制,失败了7次。”
2013年8月,加纳客商慕名前来,希望定制一批夜光粉笔。刘小锋将其空运来的样品研磨成粉,认真分析其中的成分,然后按照合理的比例去调配。然而接连7次,全部失败。终于,第8次,样品试制成功。加纳客商感动于刘小锋的坚持,为他介绍了好几个外国客户。
目前,在刘小锋等人的带领下,黄滩镇已开发出智能玩具型、灭虫杀菌型、知识运用型、玩具卡通型、竞技运动型等五大类500多种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