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讯(通讯员 石勋、张敏)1月6日一大早,黄梅县黄梅镇观塘岭村村民吴建林就在村里的无花果基地忙活起来了,跟他一样在无花果基地上班的村民,观塘岭村还有10多个。
田间打理。通讯员 供图
“现在基地正在进行冬季管理,我们正趁晴好天气,抓紧松土、施肥。”吴建林说,在基地上班很方便,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里。
观塘岭村位于黄梅县城东南部,属于城郊村。近年来,该村借势高铁新区发展机遇,主动谋划、整合资源,依次落地渔光互补、土地流转等项目,完成了电商仓储物流园、爱心超市、商业综合服务楼和无花果、太空莲、新农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劲,联农带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村集体经济产业综合收入达55.58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60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在商业综合服务楼的经济效能转换、仓储物流园二期及电商大楼的招商引资与建设和数智农业发展上下功夫,将G105两侧撂荒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高效结合,未来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提升至100万元。”说起村里的发展前景,观塘岭村党总支书记向宏信心满满。
大棚里作业。通讯员 供图
目光转向不远的公口村。冬日暖阳照耀下的孔垄镇公口村的蔬菜大棚波光粼粼,大棚内,一棵棵长势旺盛的莴笋翠绿挺拔,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莴笋,择摘、打捆,现场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租用了村里40亩蔬菜大棚种植莴笋、辣椒和豇豆,只用支付承包费就可以经营,现在市场行情好,蔬菜不愁销路,自己既能创业,又可以带动乡亲务工增收,一举两得!”蔬菜大棚承包户吴泽伟高兴地说。
近年来,公口村坚持“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积极探索多模式、多元化增收路径,推动集体经济“提档提速”。2024年,该村通过发包后湖田,出租闲置村小学,出租蔬菜大棚等方式,村集体收入70万余元。
“盘活集体资源,激发经济活力。”公口村党支部书记梅有国说,下步,将继续向上争取项目支持,扩大蔬菜大棚种植规模,丰富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真正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丰收的喜悦。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黄梅县紧紧围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目标,通过用活政策、做活土地、盘活资源、激活产业等方式,助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据统计,2024年全县现有367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36个。
“我们将聚焦优质稻、特色淡水品、畜禽、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强化技术支撑,深化利益联结,完善‘农户+企业+村级集体组织’的联农模式,推行‘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积极谋划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形成‘利益共享、抱团发展’的格局。”黄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梅峰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