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其中包括电子烟。但是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种水果口味电子烟,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轻易被未成年人买到。一些中学生告诉记者,同学当中吸果味电子烟的大有人在,只要不穿校服,在很多销售场所能轻易买到电子烟。(据3月24日央视新闻)
随着电子烟市场的兴起和迅速扩张,调味电子烟以其时尚的外形、多样化的口味吸引了大量用户,让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电子烟的尝试和接触大幅增加。这些带有糖果甜香味道的电子烟,用添加剂掩盖了烟草本身的辛辣和苦涩,降低了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警觉性,让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出于好奇吸食电子烟,甚至染上烟瘾。
正因此,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然而,记者调查的情况却让人十分担忧。被禁售的调味电子烟,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卖得风生水起。有些是通过微信、电商平台销售,有些是在线下柜台偷偷销售,而且很多卖家根本不在乎买的人是不是未成年。不少学校里,学生们不但会一起吸食电子烟,还会攀比和交换。有的学生吸电子烟长达4年,书包里藏着10多支不同口味的电子烟。一些学生从吸果味电子烟开始,慢慢吸普通香烟,年纪轻轻就成了“老烟枪”。
调味电子烟对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危害极大。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电子烟虽然号称“低尼古丁”,但其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加热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长期吸入不仅会损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而且,禁令发布后,相关产品依然禁而不止,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电子烟市场陷入混乱无序。
为何国家颁布的禁售令形同虚设?一方面,巨大的利益驱使不法商家罔顾法律,铤而走险。果味电子烟市场需求大,一些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通过各种隐蔽手段销售,如使用“暗号”交易、将线下交易转为线上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管手段仍有待加强。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盲区,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此外,很多未成年人对电子烟的潜在危害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为了彰显所谓的叛逆精神、追求所谓的时尚潮流,或者为了融入同龄人的社交圈,主动吸电子烟。在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下,有的未成年人甚至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电子烟产品,增加了违法犯罪的风险。
既然有令,就要有效,不能这样被架空。要让禁令真正发挥效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对违规销售电子烟行为的打击力度。首先,监管部门应有雷霆手段,对违法商家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提高其违法成本,彰显法律的震慑力;其次,要加强对新兴销售方式的研究和对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线上线下监管的协同配合,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增强监管的可及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最后,要通过高效的日常监督,督促电商、社交平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电子烟销售相关内容的审核和管理。
加大家庭、校园乃至全社会的控烟教育力度,也迫在眉睫。要让未成年人了解到电子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和拒绝任何形式的香烟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禁令真正落到实处,还青少年一个清新健康的成长环境。
声音
工人日报:不能让果味电子烟成了青少年防烟拒烟的“漏网之鱼”。各方亟须多措并举,让果味电子烟在市场上无所遁形,让未成年人免受烟草侵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