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兄妹6人相约到石门峰陵园给爷爷奶奶扫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常怡 王佳文 实习生 孟阿敏 何凌霄 丁耀 田佳怡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三月春山,新绿满眼。临近清明,一茬一茬的思念在枝头蔓延。
武汉各大陵园里,手捧鲜花的扫墓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墓碑前,有人肃穆不言,与阴阳相隔的亲人无声对话;有人喃喃低语,诉说着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多个陵园,与祭扫市民交流,听他们讲述过往那些难忘的故事。
犹记儿时外婆买票带她看灯展
3月24日上午,春光和煦。武汉市江夏区云井山人文纪念园一角,几位祭扫者正在虔诚而恭敬地扫墓。
“这是我的外婆。今年1月,她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我们。”看着墓碑上外婆的音容笑貌,红姐(化名)哽咽着对记者说。
红姐今年50岁,是外婆带大的。“她是个蛮讲究的人,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唱歌。”红姐回忆,外婆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出门游玩都会把自己拾掇得齐齐整整。她也是热心快肠的人,街坊邻里有谁遇到困难,她都会尽力帮忙。一位街坊和外婆年纪相当,其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外婆逢年过节都会做好饭菜给他送过去,让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外婆对子女、孙辈都很好,她总是会想尽办法满足我们的一些小愿望,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我们晚辈。”红姐说,她小时候,有一次中山公园举办灯展,她很想进去观看。尽管那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外婆还是花钱买票带她进园。这次经历,成了红姐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对于外婆的离开,红姐至今仍不能接受,经常以泪洗面。为了缓解对外婆的思念,她根据外婆的名字“菊香”,在手臂上文了一幅菊花蝴蝶图。“这代表着我对外婆的爱,希望她在那边过得好。我们晚辈也会努力过好日子,将她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发扬下去。”红姐说。
遇到困难勇向前的家风代代传
3月25日中午,武汉市龙泉山孝恩园公墓里,年近九旬的贾秀兰坐在轮椅上,被子女们小心地推到阴凉处,再由小儿子和女婿搀扶着,颤悠悠地走到老伴荣成龙的墓前。她伸出布满褶皱的手,轻轻抚摸着墓碑,口中喃喃着对老伴说话,往昔的岁月仿佛在这一刻重现。
“我父亲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那一年他才15岁。”荣成龙的小儿子荣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父亲是吉林人,因为年纪小,他被安排从事战场救护工作。战争结束后,荣成龙继续留在部队。
后来,荣成龙在河南结识贾秀兰,二人喜结连理。因工作调动,一家人又来到武汉定居。“我刚出生没多久,父亲就离开武汉去东北参加大庆油田建设,成为‘铁人’王进喜的战友。”荣先生回忆,当时大庆油田条件艰苦,荣成龙却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工作上。
从大庆回到武汉后,荣成龙曾在工作单位负责职工的住房分配工作。由于当时住房紧缺,荣成龙便优先给有困难或急需的同事分配住房,甚至多次把自家的住房让出来给别人,导致自己经常搬家。还有一次临近下班时,单位到了一批作为原料的蚕豆,为了不耽误同事的时间,荣成龙独自默默完成了两三吨蚕豆的卸货工作……
荣成龙的女婿李先生介绍,岳父生前总是教育后辈凡事要先公后私,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家人都有一股自信自强的精神。凭着这股精神,家族中的孙辈们都已成长为各自工作单位的中流砥柱。
说起老伴,贾秀兰老人的眼神中满是眷恋。“我腿脚不方便了,但每年都会跟着孩子们来看看他。他活着的时候,对我、对儿女、对身边的人都很好。”她说。
“一生正直,勤劳质朴。德勉子孙,世代铭记。”荣成龙的墓志铭这样写道。“父亲那一辈的革命前辈,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值得我们永远追思,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荣先生说。
六兄妹从青春到暮年岁岁赴约
3月25日上午8时许,胡氏兄妹6人如同往年一样,相约来到武汉石门峰陵园,在清脆的鸟鸣声中缓缓朝着墓地走去。
来到爷爷奶奶墓前,二哥胡小军(化名)率先蹲下,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动作轻柔而专注。其余几人开始摆放祭品。
“奶奶您看,这是我早上卤的鸡蛋,还有你爱吃的软面包。”小妹胡丽(化名)边摆祭品边说。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几位老人的脸上,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画面。
“我们其实是八兄妹,大哥早已过世,大姐因为身体原因来不了。大家年纪都大了,最小的兄弟都62岁了,能坚持一年是一年。”胡小军说,他今年79岁,大哥去世后,他负责张罗每年清明扫墓的事情,至今已经25年。大家平时忙着照顾各自的家庭,但每年清明,他们都会想办法团聚。
祭扫过后,兄妹6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板凳,围坐在墓前,聊起从前那些珍贵的回忆。在他们的记忆里,奶奶总是担心他们饿肚子,变着法儿地改善大家的生活。
“我小时候,奶奶总是忙里忙外、省吃俭用,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们。平时她给我们补衣服,过年给我们做新鞋。”说着说着,胡丽眼中闪烁着泪光。
三哥也附和起来:“可不是嘛!二哥的衣服补补,又成了我的新衣服。奶奶的针线手艺真是厉害。”
兄妹们你一言我一语,那些尘封的记忆又浮现出来。微风拂过,墓前的鲜花轻轻摇曳,似乎是爷爷奶奶在回应他们。
“从前都是父母带我们来,后来父母相继离世,每年的扫墓便成了我们兄妹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无论工作多忙、路途多远,弟弟和妹妹们从未缺席。”胡小军对记者说,这份坚持,不仅是对亲人的缅怀,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见证。
在这一次次的扫墓过程中,兄妹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回忆,将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