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他用AI技术拍了个“武汉为什么”系列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6日08:4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冯思培

冯思培在拍摄《花开武汉 光影未来》的片场

《武汉,为什么是武汉》视频截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武汉,为什么是武汉》《汉正街,为什么是汉正街》《红钢城,为什么是红钢城》《热干面,为什么是热干面》……近来,“武汉为什么”系列视频,在湖北人的朋友圈流传起来。

视频发布者名叫“1a0f”,真名冯思培,今年40岁,是生活在武汉的一名职业导演。

追求“亲近的陌生感”

冯思培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他不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的老家孝感离武汉不远,有武汉后花园的别称。

冯思培熟悉并热爱武汉,他执导过很多武汉的城市宣传片作品:2017年武汉世界设计之都宣传片《老城新生》,2018年世界友城大会宣传片《世界你好》,2022年大众百花奖官方宣传片、朱一龙主演的《花开武汉 光影未来》……2022年,冯思培执导的系列纪录片《看见纪南城》第六集在央视1套播出,此片最后斩获中国新闻奖。2024年系列纪录片《龙舟》第五集和2024年纪录片《过江》,也是他的作品。

他说,自己经常被人追问:“你一个‘外码’(武汉话,外地人),怎么把武汉拍得这么好看?”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冯思培拍武汉,从不是简单地记录或堆资料。“我喜欢做跟这个城市相关的片子。对于武汉,有太多经典的东西可以说,但怎么做到让了解武汉的人,能够通过宣传片、纪录片,获得一些跟平时不太一样的感受?我觉得那种‘亲近的陌生感’刚刚好。明明这个城市很熟悉、很亲近,但那些视角特别的画面,再加上旁白解说,让武汉人有了一点点陌生感,然后感叹:哇,原来可以通过这样的视角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呀!”

拍摄武汉题材的片子时,冯思培特别希望通过设计和创意去呈现这座城市的面貌,“这也许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儿。”

他曾经和小伙伴连续一周每天4时起床,只为了抓住在武汉升起的第一缕阳光,“这是早起者的福利。”

因为有一颗懂武汉、爱武汉的心,又在武汉生活了十余年,冯思培镜头下的武汉才如此美好,充满力量。

AI技术占比达到六七成

今年过年期间,横空出世的DeepSeek成了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冯思培和朋友们的关注,“我寻思着,要不要试试用DeepSeek做点什么?”

仍然选择了自己最偏爱的武汉题材,冯思培说干就干。他自己当“总控”出方案、角度、创意,和一群小伙伴讨论如何用技术来实现。一周时间,大家伙把近9分钟的《武汉,为什么是武汉》制作出来了,“这一次AI用得比较多,占到60%-70%。”

3月5日,冯思培将《武汉,为什么是武汉》发布到视频号上,这是这个号上发布的第二条视频。没想到的是,片子上线第一天就涨粉了好几万;上线三天,这条视频的浏览量就突破百万,留言过千条,后台私信也如雪片飞来……目前,点赞量2万+,转发量5万+。

在这条视频下面的2000多条评论中,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有很多对视频制作的赞赏:“能衔昔接今、承上启下,这个片子能火!”“是那个事,有味!”“每一帧画面都是武汉的城市记忆。”

还有更多网友被这条视频触发记忆或引爆泪点:“在烟火里跌宕,在江河里澎湃!”“武汉武汉,我心中永远的赞!”“我看着看着模糊了双眼!”

其中,有一条留言写道:“武汉,不是一个讨所有人喜爱的城市,但绝对是我看着舒心,躺着惬意,时不时骂着,却不让别人瞧不起的家。”可谓道出了该片引发网友共情、共鸣、共振的情感重点。

“就像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我可以说她如何如何不好,但是,你不能说她。”冯思培十分感慨地说,从中他感受到了大家对武汉的文化自信和情感认同,“这让我十分震撼!”

令他感慨的,还有在外地或者海外生活的武汉人私信留言,有的讲述自己被该片引发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有的提供历史素材和细节……近一个月,冯思培又创作了9条使用AI技术的视频短片:《武汉,为什么这么快》《汉正街,为什么是汉正街》《红钢城,为什么是红钢城》《热干面,为什么是热干面》……俨然一个“武汉为什么”系列,吸引了很多武汉人打卡留言。

冯思培坦言,他这些作品都是业余时间创作,因此视角也很“个人化”“个性化”,跟“高大上”的表现手法不相同,但网友的热烈反响,“让我有了继续拍武汉的动力和信心!”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