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李斌 刘莉娅
最美人间四月天,大冶市大箕铺镇水南湾村东山上的果园里,桃花灼灼、绿意盎然。86岁的村民曹东晖像往常一样,步履矫健,带上工具上山照料果园,刚移栽的柑橘红美人苗长势正好。
决定开始绿化荒山的那一年,是2006年,那年曹东晖67岁。19年来,岁月风霜从未让他停下植绿、育苗的脚步。“再干8年,果园年产能达到10万斤。”曹东晖坚信。
创办水泥厂富裕一个村
1984年,水南湾村办起了麻纤厂。彼时,因为热衷于学习新知识、钻研技术,老师出身的曹东晖成了厂里的技术员。麻纤厂经营效益好,1985年,村里又办起了水泥厂。
“水泥厂的主要原料就是石灰石,我们背靠东山,原料很多。”曹东晖说,建厂初期,销路未打开,1987年,水泥厂转为承包制,30多位工人一致推举他将水泥厂承包下来。
跑大冶、闯武汉,曹东晖一举打开销路,水泥厂效益转好。“我记得,1987年,水泥厂工人一年工资几百元,到了第二年,工人全年工资加分红超过2000元。”曹东晖说。
此后,水南湾村又创办了几家水泥厂。最红火的时候,村集体一年的收益超70万元,水南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示范村。
自掏腰包修复被挖荒山
2005年起,大冶全面关停小水泥等“五小企业”。村里的厂子关了,曹东晖却看到了“伤疤”:“当时我们只顾着挣钱,却没发现挖山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历经多年开山采石,水泥湾村背后的东山早已千疮百孔。曹东晖发现,山上到处都是采石留下的坑洞和断崖,令人痛心。而且在石头的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粉尘污染,让村民不敢开窗。
内疚、惭愧的心情挥之不去,一个朴素的想法在他心中扎根——一定要恢复东山上的绿树。扛起锄头,曹东晖上山了。从2006年开始,曹东晖每天带着老伴,以及10余名留守老人,到荒山上开垦土地、挖苗坑、挑井水等,硬是在乱石堆里凿出千余个树坑。因此,他也被大家叫做“生态愚公”。
“开山那会儿,碎石能硌穿胶鞋底。”一步步咬着牙,曹东晖自己拿出十余万元,将东山上闲置的300余亩荒地都种上了绿树。水南湾村党支部书记曹钟孪介绍,在曹东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地方都逐渐复绿。
可惜,因土质较差、土壤偏少,加上山火侵袭,他年年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只有50%。爱钻研的曹东晖捧起书本开始琢磨,他发现,果树既能绿化荒山,又能美化环境,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2011年,他向村里承包40亩土地开辟果园。
耄耋之年仍然“知难不退”
最开始,曹东晖种下了水蜜桃,由于品种没选好,结出的桃子卖不出去。此后,他四处奔波,拜师学习,选育优良品种,研发出“高枝嫁接+水肥一体化”技术,陆续种下了耙耙柑、美国糖橘、金秋砂糖橘等果树。
有一年,曹东晖发现冬枣市场行情好,专程跑到郑州考察,买回了几百株冬枣苗。第一年,结出的冬枣咬不动,他又请教专家,补充微量元素,后来结出的枣子又脆又甜。种了几年后,冬枣树暴发枣疯病,高产的枣树很快染病死了。曹东晖这才明白,冬枣不适合当地水土,难以引进。
“我走了很多弯路,也买到过不少假苗子。”曹东晖说,为了让更多果农少走弯路,2018年,他又开辟了大约5亩的育苗基地,选择经过自己种植后的好苗子进入基地培育。这些好苗子有三个标准——好吃、丰产、便于管理。
耄耋之年,曹东晖仍然“知难不退”,他开始对果园中大树换种,陆续淘汰欠佳品种。上山下山,他依旧步伐轻快,如同愚公移山一般,岁岁年年不知疲倦。他说,再过8年,换种后的果树能实现年产10万斤。
“那时候我差不多94岁,希望我能活到那个时候,也希望我的愿望,能得到大家的祝福。”漫山遍野的红花绿树,仿佛都听见了曹东晖爽朗的笑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