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实习生 张子彤 施佳烨
近日,徐东大街和小龟山路更新了两块路牌,原因是之前路牌上的拼音有误,而发现这一错误的是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的师生们。4月7日,该校老师林晓红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切源自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既为改正城市路牌,也让语文课堂‘走’出了教室。”
语文知识“活”起来
“招牌和路牌是城市的‘脸面’,错别字和拼音错误可不容忽视!”林晓红老师介绍,这次活动源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主题实践。学生们分组走上街头,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扫描”路牌。很快,两名学生发现了问题:武昌区两条道路的路牌拼音标注存在错误。他们不仅用表格详细记录,还拍下照片作为“证据”。
林晓红说:“我向学生们强调,城市路牌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的关键窗口。我们能不能只把它当成一项作业,交了就完事了呢?’”学生们纷纷表示不行,还说,如果让外地游客发现了,那不是丢我们大武汉的脸?随后,学生们急切地询问解决办法,我两手一摊说我也不知道。
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问豆包、Deepseek……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林晓红说,“他们已经具有了这种基本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达成共识——不能交完作业就完事,必须推动问题解决!”
一堂生动的“公民课”
如何让错误路牌“改邪归正”?学生们在林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向AI求助,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市长热线或城市留言板反馈问题。林晓红告诉记者:“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筛选信息的方法,我追问学生: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清楚反映路牌拼音问题,需要上传照片作为依据。
于是,发现问题的两位同学按照AI的指导,通过网站进行留言。简洁明了地说明了路牌的错误和错误路牌的具体位置,并留下了家长的电话号码以便后续沟通。”令人欣喜的是,两位家长在第二天就接到了武昌交通大队反馈办理情况的电话,仅仅5天后,就收到了新路牌已更换的反馈。
然而,学生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利用周末实地核查,用手机拍下新路牌的照片,在课堂上展示了完整的“纠错闭环”。
成长比结果更珍贵
“原来我们的声音真的能被听见!”学生朱可涵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汉字书写规范,更切身体会到“小公民”的责任与力量。学生陈思羽表示:“在寻找招牌、路牌错别字(错误拼音)的过程中,我们对汉字的正确书写和拼音规范有了更敏锐的感知。这比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更具实效性,强化了我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延伸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林老师趁热打铁,组织全班“夸夸会”,同学们纷纷点赞:“他们敢行动、有担当,是我们的榜样!”更令人欣慰的是,政府部门的快速响应让学生对城市管理充满信心。“‘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不是口号,是真的!”一名学生感慨道。
如今,武昌区的两条街道上,崭新的路牌静静矗立。“未来,我们会设计更多实践课,让知识‘活’在生活里,让责任‘长’在孩子们心中。”林晓红说:“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热爱——对母语的热爱、对城市的热爱,以及用行动让世界更好的热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