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文明黄石

大冶一中办公室角落的一个躺椅,藏着三年“披星戴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11:58 来源: 荆楚网 ​

图片4.jpg.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刘朗、张晓玲、陈帅

三尺讲台,半生耕耘;一腔热血,满园芬芳。从教廿载,他以匠心雕琢教育,以赤诚守护成长,用爱与责任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师者赞歌。他就是2025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冶一中政教处主任邹德标——一位用匠心与大爱“雕琢”学生的大教育家。

图片2.jpg.jpg

匠心:以敬畏之心雕琢教育

“教育是天大的事,我们耽误一下子,就是耽误孩子的一辈子。”常怀敬畏之心做教师,这是邹德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准则。

2005年,初登讲台的他,面对知识的浩瀚与育人的责任,选择以“笨功夫”自我磨砺。

他反复修改教案,34本手写教案堆叠成山;深夜独自试讲,只为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批改作文时,评语字数常超学生原文。

这份近乎苛刻的严谨,让邹德标的课堂成为学生心中的“知识殿堂”,教学成绩常年稳居前列。

2019年,正是高考备考的关键时期,他执教高三毕业班时突发胃病,医生诊断为“胃部大面积糜烂”,要求立即住院。他却揣着药片返回课堂,强撑至高考结束才入院治疗。

术后仅两天,听闻学校有意让他接管高一年级,他便瞒着所有人,以家里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为由,毅然提前出院,将伤痛藏在宽大的衬衫下。

一张躺椅,一床薄被,办公室角落的“小家”见证了他三年的坚守。为兼顾教学与管理,他常年以校为家、披星戴月,深夜伏案备课至天明。

2023年高考,他带领的年级创下物理方向最高分694分、5人过清北线、209人超600分的辉煌战绩,交出了对教育初心的最好答卷。

图片3.jpg.jpg

大爱:以温暖微光托举未来

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成功的起点,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邹德标深信,教育不止于授业解惑,更重在启智润心。

2020年疫情暴发,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学生小胡家住刘仁八镇偏远山村,信号时断时续,因家境贫困,仅靠一部老旧手机艰难听课,有时盯着屏幕一整天,作业都难以上交。

这些阻碍严重影响了小胡同学学习的信心和效率,成绩也一落千丈,一度从班级前10名跌至30名开外。绝望中,他给邹德标发去短信:“老师,对不起,我决定放弃了。”

了解事情原委后,经过多方调查,邹德标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还有2个,他驱车前往刘仁八、灵乡、茗山等地,将自费购买的电脑和学习资料送到困难学生家中。

此后,邹德标为这三名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深夜联系疏导压力,定制学习方法……最终,小胡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圆梦清华,另外两名学生也考上了985院校。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陪护生病学生彻夜输液,垫付医药费;为困难学生购置文具,悄悄塞钱;为留守学生用纸条写下暖心鼓励……

20年来,100余名迷失方向的学生在邹德标的陪伴下重拾信心,数十名寒门学子在他的托举下踏入名校。

“邹老师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小胡同学表示。

图片1.jpg.jpg

师魂:以平凡之躯书写不凡

邹德标认为,育人首先要育心,种德育之花,方能结智育之果。

他创新育人思路,探索实施“德育引领”模式,将传统文化与人格塑造深度融合。

课堂上,他带学生品读名著,以“诗词楹联”陶冶性情;班会中,他组织演讲比赛、节日文化探访,以活动传递正能量;节日时,他倡导“中秋节望月念亲”活动,唤醒学生感恩之心。

学生们常说:“邹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格局。”

作为年级管理者,他倡导“有温度的制度”。推门听课、匿名评课等方式打破教师壁垒;严格评分与自由讨论并存,激发教研活力。

他熟记每位教师的家庭状况,适时送上关怀:“家庭幸福,事业才能长久。”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让1500余名师生的庞大团队凝聚成铁板一块。

荣誉加身,初心不改。近年来,邹德标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黄石市教学能手”“大冶市学科带头人”等。

办公桌上,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他的座右铭:“甘心守三尺讲台润桃李,默默洒一缕阳光映芳菲。”

平凡如尘,却托起万千星辰。在邹德标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教师的敬业,更是大冶一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的缩影。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