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快讯

墙体开裂责难定,“望闻问切”调解止纷争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20:26 来源: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杜百川)近日,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一起持续数年的群体性纠纷。该纠纷为建筑工地施工方和居民之间的房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施工方于2021年动工兴建,在进行桩基工程与开挖基坑及施工震动等过程中,相邻居民楼栋(涉及180户居民)墙体出现不同程度脱落、开裂。三年来,居民数次与施工方交涉,也曾集体前往政府信访,要求对损坏的房屋进行恢复修缮,对噪音扰民进行补偿。经过多轮交涉未果,双方当事人代表向紫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紫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此纠纷后,运用“望闻问切”调解法,成功化解矛盾。“望闻问切”四诊法最早由名医扁鹊系统总结,是传统医学诊断病情的核心方法。通过了解这段传统文化,调解人员得到灵感,在实践中总结出“望闻问切”调解法,成为“诊断”此次案情的核心抓手。

“望”,观察神情

与当事人见面时,通过神态、情绪初步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对纠纷的思想动态,为后续调解提供思路。

2025年5月,第一次协调会,施工方由朱经理(化名)代表参加。调解员提前到达会议室时,朱经理已经到达。在谈话中,他不苟言笑,讲话不紧不慢,可以看出是一个行事严谨的人,在争端中不易松口。

居民代表则有四人,其中王爹爹(化名)当仁不让地坐在第一个位置上,保持侧身坐姿,视野覆盖全场动态,时而组织己方发言秩序,在代表中有很大话语权,调解员认为他对于调解有着较高的接受度,是主攻的方向。黄婆婆(化名)从进来时就把头撇向一边,时而打断对方发言,明显对朱经理抱有敌意,调解员认为要重点关注安抚她的情绪,避免激化矛盾。

通过初步分析,调解员决定在了解案情的同时,注重维持发言纪律,在调解方向上要多打感情牌,引导双方相互理解对方的难处。

“闻”,倾听陈述

作为中立方,要更多倾听双方对事件的描述和想法,维持陈述纪律,适当的时候提出调解建议。

朱经理表示于2022年11月对脱落房屋进行基坑开挖安全影响鉴定,其鉴定结果远小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规定的标准。又于2024年进行第二次鉴定,其鉴定结果与第一次基本一致。据此施工方认为被监测房屋在安全距离之外,受基坑开挖的主要影响在于整体沉降,房屋的裂缝未发现显著影响,整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居民代表则认为房屋在安全距离之内,鉴定前的施工内容为大范围打桩,此时已经造成对房屋的损害,施工方没有做好事前鉴定。后续两次鉴定之间的施工内容不同,结果比对不能证明先前的施工打桩和房屋开裂、脱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认同施工方的责任归因。

调解员仔细倾听,当居民代表内部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会建议“你们出来商量一下”,推选一人总结发言;当有人发言被打断的时候,会安抚“师傅莫激动,听他说完撒”,要求其按顺序发表意见。

“问”,问询症结所在

双方各执一词,是调解中的常态,我们要辩证地听取陈述,问询症结所在。

观点碰撞一不当心就会变成情绪发泄,让调解陷入恶性循环。调解员充当破局者,抓住争议焦点提问双方:“周围房屋同样年代久远,为何只有此一栋楼房脱落、开裂?施工方在施工前未对该房屋做安全鉴定,是否在安全距离认定上存在过错?居民代表是否有证据证明己方的观点和陈述?”结合两方的陈述来看,2022年11月前施工对房屋的损害是一个盲区,很可能是这一行为导致了房屋脱落、开裂。可是导致到什么程度,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这一事实已经时过境迁,无从考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若是想要确定施工方的责任,需要居民证明施工行为和房屋脱落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施工方在施工中存在过错,否则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不过,调解需要注重法、理、情相结合。调解员认为,上述情况表明施工对房屋造成了实际影响,从实际出发,相关证据专业性强,普通群众难以收集,走法律途径较难维权。双方各退一步,相互理解,施工方于情于理皆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弥补居民受到的损失;居民则因为证明力度不够,要降低心理预期。

“切”,及时切入争议

切入争议,切开话题,是经常用到的小技巧。

2025年6月,第二次协调会,居民代表和朱经理针锋相对,一旦提及房屋脱落责任,双方就会产生不可调和的争吵——施工方绝不接受无止境的后续责任,居民代表则必须据此要求补偿。

特别是在商量调解协议的内容时,王爹爹突然指着协议上“大楼房屋脱落、开裂属于自然沉降导致,与施工建造行为无关”的条款说:“我不能认可,你们不承认是因施工导致的问题,我回去没办法向其他居民交代!”“小伙子你太聪明了,你在这跟我玩文字游戏……这协议我不签!”王爹爹越说越激动,手也颤抖得厉害。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调解员先表明马上妥善修改协议,随后切开话题,向王爹爹确认居民委托手续办理情况。

定纷止争就在眼前。调解员秉承着案结事了的中心思想,“切掉”房屋脱落责任划分的难题,将矛盾聚焦于施工方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的情况。一方面,这一责任不似大楼脱落那样难以承担、难以界定;另一方面,居民得到一定的物资补偿,承诺不再因任何理由向施工方主张权利。双方对该解决方案表示满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

本类型纠纷中,建筑施工的安全距离往往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施工方忽视了对安全距离附近民房的事前鉴定,导致事后争议不断,自认背了“黑锅”;居民因该业务过于专业,取证存在困难,在房屋确实受到影响后,法律途径维权无望,只能采取极端手段。作为调解员,要活用调解技巧,引导双方走出大楼受损定责的“死胡同”,聚焦于解决争端的实际条款,让谈不得的责任,变为能谈得的数额。

诠释新时代“望闻问切”,借鉴传统文化巧调解。下一步,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调解员将以“望闻问切”调解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第一道防线”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纠错】编辑:邱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