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本网资讯

5岁女童感染“食脑虫”去世!警惕:病死率极高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3日16:51 来源: 封面新闻、澎湃新闻

8月22日晚,福建5岁女孩高杏儿的妈妈发文悼念去世的女儿,透露在抢救60天后女儿还是离开了。“我相信只是暂别,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宝贝,愿你离苦得乐,去到一个光明又快乐的地方。”

看到杏儿离世的消息,网友也是揪心不已。

此前,杏儿妈妈在社交平台的求助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这则信息透露,其带5岁女儿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6月23日住进医院后出现抽搐,随后昏迷不醒,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情况非常危急。

网友发帖自述女儿病情  小红书截图

阿米巴病原,又被称为“食脑虫”,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真的会把大脑吃掉吗?

“食脑虫”并非昆虫,藏身淡水与土壤

感染“食脑虫” 病死率极高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卢艳介绍,“食脑虫”并非肉眼可见的虫子,而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的俗称。此类寄生虫存在于淡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因其致病过程凶险,可能引发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等,带来脑组织损伤,被俗称为“食脑虫”。

数据显示,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属罕见的寄生虫病。公众无需过度紧张,但需提高防护意识。

专家介绍,早期以皮肤病变为主,后期进展为脑炎症状,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易怒和嗜睡等。由于病程发展快且症状易与其他脑炎混淆,“早发现、早诊断”是救治核心。专家强调,野外戏水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涉水经历。

疾控机构提出五项针对性预防建议:

避野水,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

护口鼻,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

防伤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洁鼻腔,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

排陈水,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来源:封面新闻、澎湃新闻

出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责任编辑:管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