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守华
抗日战争期间,荆楚大地的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斗篇章。以虎将王劲哉为师长的国军一二八师雄踞以沔阳(现仙桃)为中心的湖网地带,艰苦抗战达5年之久。
王劲哉本属西北军杨虎城将军属下悍将,因积极参与“西安事变”中的反蒋行动而备受国军系统排挤,后来他便自己拉起一支人马自立山头抗日,归属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统辖。1943年,王劲哉战败被俘遭日方囚禁,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也未获得完全自由,而是被胡宗南集团所控制,意图胁迫他加入内战,于是他直接致信毛泽东,坚决投奔延安,谱写了又一曲感人乐章。
由于时过境迁,一二八师英勇抗日的史迹渐趋被人淡忘。10年前,笔者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广泛搜集相关史料,主编了《一二八师鄂中抗日史迹实录》(以下简称《实录》)一书,该书为荆楚文化研究会的特别资助项目,经北京军事科学研究院审定,于2016年底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书中的80篇文章,大多是一二八师战史亲历者的血泪记忆(其中有王劲哉本人及其妻子、卫士的自述),因而定名为“史迹实录”。
笔者的童年,就是在抗日烽火中度过的。由于先父刘承烈(1898—1955)作为沔阳地方乡绅,曾被一二八师聘为特派员参与收编地方武装,并为该师筹办财税,建立了密切关联,也促成了这部实录的成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笔者再次细读此书写成此文,也含有我这位九旬老人的烽火童年记忆在内。
武汉会战后的一二八师
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被迫停止大规模战略进攻,以主力回师占领区对付游击战争,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一二八师全盛时期以5个旅3万多人的队伍,雄踞鄂中江汉平原的沔阳、天门、潜江、监利、汉川5个县区,建立了一个军政统一相对独立的抗日根据地达5年之久,被称为“王老虎”的王劲哉在此率部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寇,直至1943年2月,在前线战败受伤被俘。
从1938年冬到1943年2月,一二八师与日伪军在鄂中地区进行了1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以“施家港据点争夺战”最为惨烈。下面就是一位一二八师团级军官参加这次保卫战的回忆,于1987年受访写成,编入《实录》一书中。
施家港位于东荆河以南,是日寇进攻王劲哉和县政府的必经之路。王劲哉倚东荆河天堑,在施家港下筑起两座相距四里左右的土堡垒,派七六七团驻守。
1940年春,日寇首次进攻施家港据点,配备飞机9架、大炮3门,轰炸三日不停,继之施放喷火器,将工事全部炸毁,驻守官兵死守阵地,终因弹尽粮绝,全部为国殉难。施家港失守。
王劲哉从峰口得知施家港失守,下令陈家弼团夺回施家港。陈家弼率领七六八团,进驻柳口、严家桥一带。
陈团长为摸清敌情,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命令士兵在敌人东南方向猛烈射击,吸引敌人火力;自己则带兵潜入敌人营房西北角,将电网割掉。午夜,陈团长又来了个“声东击西”,命令东南方停止射击,而转向西北方向佯攻;又将东南方向的电网全部割掉,最后将敌营团团包围,四面进攻。一时枪声大作,子弹飞蝗般射向敌人。敌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安全设施,只得撤退,于是一二八师收复了施家港。
1941年元月,驻沙湖的日寇趁王劲哉撤退沔阳之机,集中兵力万余人再次猛烈进攻,一二八师奋死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施家港第二次失守。
王劲哉得知施家港再次失守,彻夜不眠。即命张本海星夜兼程,偷渡东荆河,会同东荆河以北的游击队和驻守下查埠的郭金鑑(营长),在仙桃、沔城、张家沟、彭场一带进行游击。敌人为了回救仙桃、彭场、张家沟等处,令驻施家港的日军拔营。这时王劲哉部队趁机前堵后追,将施家港再次夺回,陶家坝、葫芦坝等地也相继收复。
王劲哉认真总结了近两年来战斗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施家港据点的重要意义,认为敌人绝不会因为这次失败而甘心,一定会卷土重来。遂决定将司令部迁百子桥,沔阳县政府迁陈家祠堂,把施家港作为着重扼守的据点。随之,王劲哉对施家港的工事结构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改进后的工事里铺有隧道,上下两层,上面铺上木板,层层相通。外面修有交通壕,交通壕一米多宽,深二米左右,两点间砖砌成墙壁,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上盖土,可通向另一工事。如此工事可据守,可屯兵,可做运输线。
一二八师军民精心构建并不断改进的这种堡垒,相当于北方地区在抗战中大显神威的地道,成为江汉平原地区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独特创造,功不可没。(以上均见《实录》103页。)
为了整军经武,王劲哉大修防御工事,制定了“守备以洪湖峰口为中心的东荆河南岸阵地,发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汉川、潜江、监利之日军,利用河湖港汊之地障,与日军作持久战”的战略,从监利的周老嘴到洪湖的小河口等地,构筑了连续不断的连环土堡工事753座,总长95.7公里。
一二八师除以攻守堡垒为主的战法之外,也积极策划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来消灭零散鬼子兵。仙桃镇上由10多人组成的王怀之工人游击队,就以出其不意的奇招来惩治那些四处游走的零散鬼子兵而名声远扬。他们身披装运货物的麻袋,其中装有半袋生石灰。看见零散游走的鬼子兵,突然出手将他用麻袋罩住,再以生石灰封口,快步扛到附近的汉江边扔入水中,就这样十分麻利地惩罚了这些凶恶敌人,王劲哉得知此事后深表赞赏。记得一天半夜中,突然有七八人来我家敲门请弄夜饭吃,领头人就是王怀之。
从1938年冬到1943年2月,一二八师与日伪军在鄂中地区进行了1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通过这些战斗,日军虽然占领了襄南的部分地区,却始终没有实现第十八旅团司令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军队”的企图。据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自己承认,日伪军在沔南战场的伤亡人数已达到了8000人以上(不完全统计)。
一二八师在鄂中地区建立了一个由王劲哉师长集权掌控、军政合一的根据地,严禁吸食鸦片,整顿社会秩序,发展正当工商业,建立沔阳中学,支持新办学校,将战乱纷扰的乡村治理得井然有序。
为了自行解决武器弹药奇缺的难题,先父刘承烈主动策划,联络在汉阳兵工厂打工的沔阳乡亲,先偷运出部分机械设备,将它们于夜间沉入汉江,再从沔阳通顺河用小木船捞起运至戴家场,并寻访到几位汉阳兵工厂的老工人建立起一座修械所,除修理枪支外,也制造俗称“掰把”的短枪和迫击炮等,实际成为一座小型兵工厂,有力地支持了一二八师的抗日斗争。
一二八师的溃败与王劲哉投奔延安
1943年2月,日军为改变在中国战场日趋不利的战略态势,实施所谓“江北歼灭仗”,意图歼灭一二八师。他们纠集约4万人的兵力,分兵分期攻占监利、峰口。因古鼎新旅的叛国投敌,王劲哉所部狼狈应对,牺牲2200人,损失惨重。撤退人员中一部分投向新四军五师继续抗战。王劲哉师长率领少数随从人员向内荆河上游撤退,王只身一人以居民打鱼时所用的篾编“麻罩”为掩护,躲藏在内荆河西岸彭家湾后面的菜园地里,匍匐爬行。突被一居民发现,即遭围追日军用照片反复核对而被拘捕。因腿部踝骨在战斗中受伤行走困难,敌军便将他捆绑在竹床上抬走,后在日军临时指挥所坐定后,日军军官通过翻译同王劲哉对话道:“现在是中日提携,请你和我们合作,共同消灭英美。”王劲哉瞪着眼睛,猛力拍打桌子说:“我是中国人,宁死不做亡国奴!今日被俘,要杀就杀!如果我不死,将来拉起队伍,还要和你们打仗,捉到了日本人,我还要杀掉!”这时日本军官无言以对,向他鞠躬后,只吐出了几个字:“你是中国兵大大的!”
王劲哉战败被俘后,他的后续故事一直深为人们特别是湖北人民所关注。收录在《实录》中的王劲哉本人、妻子孙仲铭的自述给我们留下了珍贵记忆。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劲哉才由日军送往南京得以回归故乡陕西三原县家中,可是三天后即被蒋介石特务抓捕。胡宗南拟派飞机将他送往南京,王劲哉深知其险恶居心,便在西安机场宾馆厕所内翻墙逃脱,随后历经艰险,摆脱追捕,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庇护。在多处亲友的辗转救助转移中,找到从延安撤出的一支八路军部队,他便从衬衣上撕下一块白绸子,在绸子上写了一封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贺龙总指挥的信,短信上说:“蒋匪把我逼得没办法,我以万诚之心要参加革命,请给我下命令打敌人。”这信装在草帽的帽袋子里被带走,很快传送到延安,于1947年5月12日得到党中央回复,立即任命王劲哉为陕西自卫军纵队司令员,后来又任命为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及陕西省政协常委等职,直至1968年病逝。
王劲哉在沔阳一带以建立独立王国模式来整顿社会秩序,曾用火烧沔城的所谓“焦土抗战”来对付日寇的侵犯,用刺刀处死罪犯来震慑社会,实际上是沿用旧军阀的作风来治军理政。因此多年来,人们对其功过毁誉不一,笔者通过编纂《实录》,借以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平心而论,他所统领的不过是一些散乱的地方武装,所凭借的也是不适合兵家作战的湖泊地带,基干队伍不过几千人,又因参与西安事变受到蒋介石中央军集团的排斥打击,却以坚定的抗日爱国情怀,严明纪律、雷厉风行、身先士卒的优良作风,屡次挫败日寇的凶猛攻击。虽最后战败被俘,却又英勇果断地转向中国共产党的战斗行列而焕发青春,这样的“王老虎传奇”,无疑值得后辈永远铭记与深切怀念。
笔者主编《实录》时,走访过洪湖百子桥原一二八师部周边的一些乡亲,近期他们又发来原址近照给我存念,可是当年由王劲哉师长亲手张罗修建的“忠烈陵园”却早已荒废,但《实录》一书中仍存留了王劲哉本人当年题写的10个字:“以己身报国,为死者复仇。”愿早日看到“忠烈陵园”的复建!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获得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