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吴佳芮
大圆柱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一致性、快充快放、低成本等优势,成为行业公认的新能源电池未来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各大电池厂商、主机厂纷纷布局,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8月29日,为进一步优化大圆柱全极耳电池核心工艺,提升规模化量产的效率和质量,“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为武汉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由湖北省内的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链主企业逸飞激光揭榜挂帅,联合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云山动力、楚能新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逸智信诚技术检测有限公司等科研力量共同承担。
大圆柱电池去年出货翻番,今年上半年产能规划超60亿颗
2024年,大圆柱电池逐步实现量产后,凭借综合性能优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已逐步由新能源汽车、二/三轮车、储能、电动工具领域,延伸至3C消费、eVTol、无人机、电动船舶、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24中国大圆柱锂电池行业发展蓝皮书》,2024年大圆柱电池在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等市场表现突出,其出货量同比增速突破100%。GGII预计,到2030年中国圆柱电池出货量将超400GWh,2023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1%。
今年以来,圆柱电池项目开工、扩产显著增多,电池企业、设备企业等订单也明显增多。EVTank表示,2025年是大圆柱电池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转折点,从产能规划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已经超过60亿颗。
而对于大圆柱电池持续提升性能、实现极限制造和极致质量的迫切需求,是该项目启动的现实背景。
从电池企业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获得宝马46系电池订单,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签订8GWh46系列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亿纬锂能更是募资50亿元加码扩建大圆柱产能,而国轩高科、云山动力、多氟多、力神、楚能等电池企业也加速布局大圆柱技术路径,纷纷推出大圆柱产品系列。
从锂电设备端来看,圆柱设备领域头部企业逸飞激光表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圆柱电池新增订单明显增多。据了解,逸飞激光是业内率先突破全极耳成型、全极耳与集流盘焊接以及整线量产等关键工艺及技术难题的企业,推出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设备,具备高效率、高良率、高智能化等优势,实现了18~60mm电芯、不同工艺/结构路径的全面覆盖,整线生产效率目前已达360PPM以上,成为众多头部电池企业和车企的首选,入选工信部发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逸飞激光总成装配车间
汇聚全链条龙头企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大圆柱电池终端市场的活跃与需求增长,进一步倒逼技术迭代与生产工艺成熟。
该项目汇聚了装备企业、电池厂商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依托锐科激光、逸飞激光、楚能新能源、亿纬动力、东风岚图等覆盖“加工光源-高端装备-电池制造-整车制造”的全链条龙头企业。
项目将依托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的“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的新型创新平台,针对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的共性问题进行协同攻关。逸飞激光主导激光时空整形器件与技术、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工艺和装备技术优化提升,华中科技大学、逸智信诚检测等科研力量参与理论研究以及关键工艺指标的优化;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云山动力等电池企业则通过产线终端验证工艺和装备,加速推动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逸飞激光“湖北省精密激光焊接中试平台”入选了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服务于“激光+新能源电池应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涵盖核心器件、关键装备、产品结构、先进工艺等多维度的适用性验证与工程化服务,加速技术迭代与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已累计为超过170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技术验证与工程化服务,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上下游大量技术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
与会专家们认为,此次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工艺的系统性提升,更在于大圆柱电池产业“中坚力量”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协同,共建大圆柱电池标准平台,形成“技术工艺研发-设备升级-规模应用”全链条创新模式,推动产业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