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取材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和珍贵的照片影像,创造出80幅剪纸作品,这是他们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
发起这项活动的人是王嘉鑫。他是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来自抗日根据地山西阳泉,同时也是一名年轻的剪纸传承人。早在去年年底,他就有了这样一个创意。近一年的时间里,招募学生、筹措资金、研究史料,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终于完成了80幅长宽超过一米的剪纸作品。
这个暑假,衡阳师范学院空荡的校园里,有一处会议室却格外热闹,十几名同学手持刻刀,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做着收尾工作。80幅剪纸已全部完成,为了防止装裱时破损,他们又加班加点做了副本,为首展做最后的准备。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王嘉鑫:我们现在的工期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像打仗一样,要冲锋了。大家在这里制作是一部分,做好的我们送到装裱店,装裱店现在也在加急给我们赶工。
三分画,七分裱。为了重现震撼人心的抗战历史,王嘉鑫确定了做大幅剪纸的方案,这给装裱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在将近40℃的高温天气中,学生们在学校、装裱店两头跑,虽然牺牲了假期时间,但当看到成品完成,每个人都很兴奋。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廖珂弘:我们以前了解这些大多是通过课堂,历史课那些,没有通过画面这么直接地传达给我们当时的场景。做之前我们要去了解它故事的背景,当时发生了什么,然后可以让我们在刻画的时候,带有更崇高的那种感情去制作。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王嘉鑫:这幅作品是鼎鼎大名的黄克诚大将年轻时期的照片,来到学校读研之后我才知道,黄克诚大将原来是我们的校友。这张剪纸的照片背景是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带领大家建立了苏北根据地,然后积极地组织抗战活动。以前只听说过黄克诚大将的名号,来到学校之后知道他是我优秀的革命校友、前辈,感情更加深厚了,会有一种自豪感。
王嘉鑫来自抗日根据地山西阳泉,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抗日的故事,而在外婆的影响下,他又对剪纸颇感兴趣,并一点点成长为一名剪纸传承人。去年年底,王嘉鑫有了策划一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剪纸展的想法。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王嘉鑫:剪纸艺术特点我觉得就是镂空美,剪完之后拿起来的那一刻,光透过作品,就会把你做这幅作品时候寄托的情感,直接那一刹那集中冲击在你的脑子中。
学校大力支持 团队挑灯夜战
刻画抗战记忆
用80幅剪纸作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王嘉鑫觉得,靠他一个人,很难完成且意义有限。2023年来到衡阳师范学院读研究生的他,组建了学校的第一个剪纸社团。王嘉鑫先和社团里的几位同学说了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随后,他们又决定面向全校,招募有志于此的同学。
剪纸社团比较冷门,知名度不高,光是基础培训就得一个多月时间,而要想办成这个展览,还涉及一笔远超学生能承担的物料、装裱费用。虽然几个伙伴都觉得这件事儿很有意义,但能不能招到人,从哪儿找到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明年,王嘉鑫就要毕业,他很想把这次展览,作为自己和同学的毕业礼物。钱从哪里来,王嘉鑫算好账后,先向家里发起了求助,妈妈的回复,让他坚定了要把这件事儿做成的决心。
同时,王嘉鑫也找到了自己的辅导员,看能否获得学校支持,很快,学校的回复,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衡阳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蒋杰:他拿出了这个方案之后,我就答应了他们。我说你们不用去找其他部门了,我觉得对你们来说,对学校来说,对青年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说基本的费用,学校来承担了。
资金落实了,王嘉鑫和同学开始招募学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收到了250多人报名,来自学校的各个专业。最终,根据整个活动的工作量,留下了26名对剪纸有兴趣,且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本科生,加上王嘉鑫剪纸社的6名研究生,这个三十多人的团队搭建完毕,剪纸培训也随即展开。
当时还在学期中间,培训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一个月下来,没有一人退出。有的女孩子为了剪纸,毫不犹豫地剪掉了自己的美甲。还有的即使在生理期,也忍痛工作,坚持把作品做完。
王嘉鑫倾囊相授、大家热情高涨,一个多月的培训效果显著。随后,团队成员分组,正式进入紧张的制作阶段。
他们对每张历史照片进行了严格审定,还找了学校的党史老师帮忙把关,审定后再根据照片画稿、打印、刻画、修改。刚开始,一幅剪纸作品就得耗费两三天时间,进展缓慢。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王嘉鑫:刚开始几天确实好慢,需要改稿子,画稿子,有的小组三天出了一张,很慢,当时也很急。后面大家就分好工,我擅长画稿,其他几个人刀速快的来制作。大家有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速度也就提升了。
剪纸展如期举办
用剪纸诉说历史
除了选材要准确,王嘉鑫还决定要为每件作品撰写解说词,附上二维码,让观众一扫就能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确保史实的严肃和准确。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那段救亡图存的历史。
80幅作品中,有不少还原的是当年日军犯下大屠杀罪行的历史记录。王嘉鑫记得,几个同学在画南京大屠杀和潘家峪惨案的底稿时,眼眶一直红红的。
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十点,经过近三个月的日夜奋战,8月10日,80幅剪纸作品在衡阳师范学院老校区同公众见面。
观众 欧阳康:这些剪纸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追溯回忆不是为了记仇,更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以史为纲,让悲剧不再重演。
首展之后,这些剪纸作品还将进入当地中小学、社区等地进行巡展。而等整个展览结束后,王嘉鑫和学弟学妹们打算将这些作品,一一送到对应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抗战纪念馆。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 王嘉鑫:让大家知道那段历史,知道我们曾经受过的苦与难,知道先辈们的不容易,知道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做出的那些努力和付出。还是那句话,历史需要去铭记,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铭记。只有我们讲好历史故事,才能做好传承,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铭记历史剪纸展
意义非凡实践课
当今日的和平阳光,透过这些剪纸作品,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奋不顾身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一双双年轻的手,用刻刀刻出民族记忆的轮廓,用行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这不仅是一场铭记历史的剪纸展,更是一堂意义非凡的实践课。王嘉鑫的全力以赴,学校的鼎力支持,一群大学生从零学起,日夜奋战。这个夏天,他们通过剪纸,和抗日英烈隔空对话,以今日生活之和平美好,纪念民族存亡之际的艰苦斗争,这是属于青年一代的历史担当。
(总台记者 闫乃之 宋凯欣 王广蓉 陈稼 马荣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