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建川博物馆首度公开了国家一级文物、援华美军少校理查德·弗农·希尔珍藏的抗战期间胶片影像资料,其中记录了上海、汉口遭日军袭击等珍贵镜头。这些胶片此前由希尔少校的后人捐赠给建川博物馆,此次是首次向社会公布。
建川博物馆馆长 樊建川:当时希尔少校女儿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打开了一盘,就看到了淞沪会战的情况,国家文物局把这个胶片一共十盘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现在技术很成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一个大的年份,所以这次我们下决心把它给做出来了。
1935年至1940年,理查德·弗农·希尔以美孚石油公司审计员的身份在中国工作,曾加入上海万国商团联合自卫军,接受过军事情报方面的训练。1941年,希尔回到美国后正式参军,1943年又通过驼峰航线重返中国,负责营救在敌后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直至日本投降。
在华期间,希尔用一部16毫米摄像机,记录着自己在各地的所见所闻。此次公布的影像资料,就源自他珍藏的部分胶片,其中包括上海遭到轰炸、外侨撤离、汉口遭到攻击等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他原创拍摄。这些影像对抗战历史研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历史细节。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室原主任 贺新城:可贵就可贵在我认为它可信。他是亲历者,所以还原度高,我觉得这非常真实。
影像日记真实记录
并丰富抗战历史细节
抗战期间,希尔少校用镜头记录了战争的惨烈、日军的暴行,也捕捉到战火波及租界、日军投降前的生活场景等弥足珍贵的画面,其中不少是首次面世。专家表示,这些影像通过大量细节和独特视角,真实还原了抗战历史。
希尔少校留下的影像包含大量细节:街道上死去的动物、掩鼻而过的人群、战火波及租界等,反映战争的惨烈。一段画面中出现了“南阳”字样,还记录了军民在附近运送物资的场景;而另一段画面,罕见地拍摄到了日军投降前在汉口的生活状态。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室原主任 贺新城:无论是当地日军的精神面貌、武器装备、服装、平时作风,看出很松散,非常狼狈,所以投降不是偶然的。
与影像同时公布的还有希尔少校写于1945年的日记,其中文译本今年首度公开。日记详述了他重返中国后营救被击落盟军飞行员及战俘的经历,其中1945年初,他在中国军队护送下前往安徽,在2月10日的日记中,他写道:“中国士兵耐力惊人,负重昼夜穿越各种地形,行军约23小时无休。”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室原主任 贺新城:这也是当时中国抗战精神具体化的体现,无数的中国军民都是这个样,才凝聚成抗战精神。它最大的意义就是从不同视角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战场的具体细节,就是每天的经历、路线、所见所闻这些细节。
据了解,此次资料发布后,建川博物馆还将对希尔少校的日记和胶片开展深入研究。
建川博物馆馆长 樊建川:下一步我们要对照希尔少校的日记、胶片去进行探讨,尽量把时间、地点、人物整理出来,让历史更加清晰,让我们民族的记忆更加清晰。下一步的研究,我们和专业机构一起合作,和理论机构、大学合作,把这个事情继续往前推进,争取有一个好的成果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