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湖北味道,哪一口会率先跳上你的味蕾?是粉糯清甜的排骨藕汤、麻辣鲜香的油焖大虾,还是醇香浓郁的红茶……“舌尖上的湖北”背后,是坚实的产业支撑。
湖北食材资源丰富,已形成“米、棉、油、茶、菜、果、渔”七大板块,小龙虾、莲藕产量全国第一、茶叶出口量居中部首位;茶叶、饮料、酿酒产量在全国分别排名第3位、第4位、第6位。2024年,全省食品工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6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7位。
食品工业在稳增长、保供给、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物质支撑。早前,省委、省政府已将食品产业纳入传统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之一。
8月26日,《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发,为湖北从“美食大省”迈向“食品强省”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湖北味道”如何转型升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你一起划重点。
拓展价值链
让传统优势产品焕发新生
当下,食品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消费者对健康、便捷、个性化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方案》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六大任务,其中前三大任务主要聚焦于农副食品、酒茶乳饮、食品制造等具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旨在让传统优势产品焕发新生,拓展价值链,满足新消费需求。
做精农副食品
推动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就是要从“原料输出”转变为“精品输出”。比如,推动粮油主食转化增值,水产、肉禽蛋、果蔬、中药材等加工向健康领域延伸;发展“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预制食品模式,打造湖北特色预制食品矩阵,让地道风味走向全国餐桌。
做大酒茶乳饮产业
推动从大众型向功能型转变。瞄准年轻化和个性化市场,推动酒、茶、乳制品、饮料从大众型向功能型、高端化转型。通过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普及标准化生产,并强化功能性拓展,让传统饮品喝出健康、喝出时尚。
做强食品制造
比如,应用精制化生产技术,重点发展富硒食品、核心功能食品、机能保健型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同时谋划布局未来食品,如合成生物食品、3D打印食品、航天食品等,抢占产业新赛道。
强化科技赋能
“湖北味道”插上智造之翼
后面三大任务则聚焦于底层技术和模式创新,为上述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和动力引擎,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做实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
比如,支持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推广先进绿色工艺与智能装备;强化生物制造技术赋能,融合酶工程与智能发酵技术,构建高效“细胞工厂”;支持运用微流控芯片等快速检测技术构建微生物检测体系,从源头保障安全与绿色。
做深数智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比如,支持食品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标杆;鼓励食品企业深化与各类电商平台合作,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提升食品安全数字化保证能力,强化全产业链协同,提升覆盖原料、工艺、检测的食品安全保证能力。
做亮集群特色,推动品牌高端化转型。
比如,提升食品制造优势区,布局未来食品集聚区;创建一批优质企业品牌,推出一批特色名优产品;擦亮老字号,提升区域品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并通过文化赋能和探索跨界融合场景,让“湖北品牌”享誉全球。
《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跻身全国前五。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力争打造4个以上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高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