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唐雪舟 通讯员 陈薇
9月3日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序幕。大屏幕上快速闪过的年份倒计时,立刻将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九一八事变到南京大屠杀,再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巨幕在观众面前缓缓展开。此次晚会在导演编导、音乐、作曲等方面邀请了一批80后的年轻艺术家承担晚会创作的主体工作,而来自武汉歌舞剧院的陈彦杰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是“一生一次”的机遇,也是必须全力以赴的挑战
6月,陈彦杰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北京,正式参加晚会排练。从前期的案头研读,一次次地商讨方案、编排节目,到后期在模拟舞台上排练,忙碌扎实的工作日程把陈彦杰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一次,他的任务是完成第五场《如你所愿》和《势不可挡》两个节目的编导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舞蹈部分。
刚开始进入到剧组时,作为少数来自外省的文艺工作者,陈彦杰有些局促,不太放得开。直到工作了一段时间,其间不断和同事们交流学习,同事们对他和湖北文艺事业水平的认可令他逐渐找回了自信心,慢慢融入工作环境里。晚会邀请了许多在当下仍活跃于舞台的年轻文艺工作者,和他们交流,陈彦杰感觉自己学习到了很多更加现代的创作理念和专业知识,这些宝贵的经验也能运用于他日后的创作,对他自己是一次全面的提升。
陈彦杰坦言,能够进入人民大会堂,在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工作,很可能是他“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这也代表着文艺工作者的至高荣誉。为此他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想要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
让观众感同身受,就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谈及对于抗战历史的理解,陈彦杰表示,抗战不是一个两个人的故事,而是全民族休戚与共的生存图谱。在整场晚会中,除了作为主角的英雄人物,摄像机的镜头也会时不时去捕捉那些作为配角的普通小人物,用小人物的语言和心境去展现抗战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人选择和民族命运。
陈彦杰在排练现场
在商讨节目概念方案时,陈彦杰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从南湖的红船到新时代的航空母舰,陈彦杰试图用“中华巨轮”的概念来诠释中华民族在过去百年里走过的历史征程。他的这一构想得到了认可,被全体投票通过,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觉得心里很舒坦”。经过数次修改,这个创意最终呈现在《势不可挡》的节目里。整支舞蹈把民族复兴比作一艘势不可挡的中华巨轮,群舞的舞蹈队形呈现出一艘乘风破浪的轮船形象,站在船头两侧的人奋力划动船桨,好像赛龙舟一样,充满了激情和干劲,显得朝气蓬勃。
参与这次晚会最大的感想,就是让陈彦杰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抗战历史中的民族精神传递给新一代人,完成这个接力工作,这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大家在看完整个节目后,能够被演员的表演打动落泪,感同身受、发自肺腑地产生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那我也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