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不仅是一场非常庄严的国家级的纪念大会,同时也是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会。《新闻1+1》一起来回顾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活动。
九三阅兵的感人瞬间
这场纪念大会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总台军事观察员分享了阅兵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
总台军事观察员 魏东旭:九三阅兵的观礼现场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包括抗战老兵在内的老战士他们的面容。当他们听到抗战歌曲响起的时候,从他们的眼睛当中能看到泪花。当这些老战士看到我们年轻的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受阅的时候,看到了现代化的主战装备受阅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是出现了笑容。从面容的变化,我们能够读懂在这些老战士、老兵身上的一种力量,同时也能够明白伟大抗战精神是一直在传承,在发扬的。
为何大家会有从军迷变“军盲”的感受?
很多军迷评论说,看了阅兵,感觉自己从军迷变成军盲了,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总台军事观察员 魏东旭: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中国的军迷大部分是80后、90后,还有更多更年轻的朋友。平时对于这些军事的技术,包括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看九三阅兵,尤其是看直播画面,他们就会发现新式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和预想,就是因为人民军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改革重塑的过程当中,强军的新成果是非常多的,这一次可以说是进行了集中展示,很多现代化的主战装备可以说已经是迈入到了下一代的范畴。很多军迷通过看九三阅兵,尤其是相关的节目,他们也了解到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可以说,对于军迷而言,看九三阅兵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抗战精神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过去在抗战年代的小米加步枪,还是现在新式的海空天的装备,我们中间没有变的可能是大家需要代代去牢记的抗战精神。那么,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抗战精神到底是什么?
总台军事观察员 魏东旭: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九三阅兵的现场,有很多年轻的战士,也有年纪非常大的抗战老兵,当他们向这种全新的作战力量敬礼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永不屈服意志的传承,也可以看到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正是人民军队强大的重要精神内核。
14只灵动的和平鸽
象征着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战历程
在天安门广场上,最引人关注的是高14米、托举着“1945”和“2025”字样的年号台,还有上面的14只灵动的和平鸽,都象征着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战历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卢征远:这些鸽子虽然是14只,但是我觉得它是无数只,最后汇聚成这14只,因为整个大的广场主题也是叫众志成城,其实也是人民的一种汇聚,一种精神的凝练。
国外人士: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搏斗。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空前巨大的代价。
如何看待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不少国外人士也做出了评价。
英国历史学家 拉纳·米特:中国在二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想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叙事中,往往倾向于认为美国、英国和苏联,这三大力量,是最终战胜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关键。但实际上就整体战略而言,中国也发挥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美国民众 琳达:我认为日本应该从二战中汲取教训,我原来不知道二战期间,有多少中国人被杀害,直到我参观了一个关于二战的博物馆,我才了解到,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比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还多。只有铭记历史,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有了强大的军力,老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王建朗:整个阅兵过程不断带来震撼,由这种震撼所产生的是一种自豪感、安全感。我是做抗战历史研究的,在我们的研究里边,会接触到很多当时中国军民如何浴血奋战的场景,这些都是在我们国力很弱的时候发生的。今天看到我们这么强大的军力,不由自主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产生一种安全感。有了这么强大的军力,老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同时,也增强了强大的信心,就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一个底气。还有一个很小的细节,我们看台的旁边是一个台湾团队,“中国万岁,祖国万岁”,此起彼伏的呼喊,反映了台湾同胞对于这次阅兵的一种非常喜悦的心情,这个对我感触非常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