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国家连续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采取多项措施、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的锦钟村,这里曾经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村民反映强烈,面对困境怎么办,从哪儿开始治理?
前不久,记者来到六盘水市岩脚镇锦钟村时,村里正在对一处位于老鹰窝组的近2800平方米的山塘进行治理。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之前最原始的时候,这个山塘是一个很清的水,后面因为住的人越来越多,粪污、污水基本上排到塘里面,然后就影响了水质。
这也是锦钟村唯一的一个山塘,位于村寨的正中央,地势低洼,四周都是住户。
两个多月前,锦钟村启动了对这处山塘的治理项目,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回填,并通过架设地下管道排水。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弄成湿地小公园的感觉,方便周边农户休闲娱乐。
近几年,锦钟村实施了多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山塘治理是其中一项。在距离老鹰窝组不远的玉碗井组,56岁的村民陈忠龙,带着记者去参观他的家。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村民 陈忠龙:农村有种习惯,爱熏腊肉,熏腊肉就全部一片漆黑,改的时候就把这些瓷砖全部贴满了,贴亮了,还有把这些墙全部刷,才把它搞好的,这些灶台都是后来修的。
锦钟村玉碗井组,是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的一个省级试点,而陈忠龙家是村寨里第一家试点农房。
玉碗井始建于清代,居住有45户170多人,大家使用的都是农村的老式厨房和旱厕。有了试点项目325万元财政资金的支持,2024年5月份,村里开始着手对玉碗井的农房,实施改厨、改卫、改圈等一系列改造。但一开始,改造工作并不顺利。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村庄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农户思想比较老旧,他觉得原来的东西就要一直保持,如果你要给我改换新的,心里面肯定会有抵触的。
村里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劝说,但很多农户对改造后家里会是什么样,仍然心存疑虑。于是村里决定先改出一户“样板间”来,让大家看看效果。经常在外走动、思想相对开明的陈忠龙,成了第一个试点。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村民 陈忠龙:直观上看,漂亮,用起来里面的水轻轻一开,上面有水,又到了化粪池里面去了。不像原来的时候拿一盆水,洗哪一样东西,还要倒出去,多费力。
此前院子里的旱厕,也改造为水冲式厕所。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村民 陈忠龙:因为老人老了,用马桶好坐一些,这个是修的时候我要求安了这个,然后自己弄了一个热水器,这里也可以洗澡,太方便了。
陈忠龙家的院子正好挨着马路,试点项目还对靠着马路的外墙,进行了加固和美化。
陈忠龙家改造后的“样板间”,效果显著,不到半年,玉碗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45户村民家,全部完成了改厨。而锦钟村全村的改厕,也全部完成,并建设了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统一处理6个村民组的农村生活污水。改造过程中,不少村民还自己主动出钱,添置了马桶、热水器、洗脸池等设施。
锦钟村:从“外”到“内”
治理提升
改厨、改厕,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品质,都得以提高,但要想让居住环境更好,还面临着一个挑战,锦钟村里的养殖户比较多,猪、牛的圈舍也要改造,如何改造?跟随记者镜头一探究竟。
村民陈忠兵家,养了八头牛,和大部分村民一样,他也将牛圈修建在了自家居住的房屋旁边。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他家那个位置养殖量不小,又是在寨子中间,我们这边养殖大户特别多,如果说不把动物的粪污进行一个收集,它对整个村庄环境非常影响。
改造圈舍的钱是政府来出,但因为施工期间,圈舍用不了,还需要将养殖的猪、牛等先转移到别处或者先卖掉,对陈忠兵这样的养殖户来说,虽然麻烦,但对未来建成的效果还是很期待。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白天晚上都不停地到他家去入户,给他看了施工后的效果图,应他自己的需求和他自己需要的,来给他把圈舍改造。
圈舍改造,进行了干湿分离的处理,修建了化粪池,配套了干粪棚,改造完成后,陈忠兵家的牛圈已经闻不到太大的异味。
居住环境、卫生环境改变了,锦钟村目前正在依托当地特色的岩脚面条产业,以及生态鱼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便有更多资金投入村庄治理。同时,由“外”而“内”,尝试不同的治理办法。
每隔一段时间,锦钟村就会组织家政培训人员到村里,为妇女免费提供巾帼家政技能普及培训。
卫理家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主管 游裔晓:教会她们这些技能之后,她们不仅能自己把家里面收拾干净,还可以通过技能在家政公司谋一份工作,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激励引导村民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村里还采取了发放简单的物质奖励、进行家风文明家庭评选等方式。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党支部书记 丁杰帏:以前的环境卫生都是由我带领村干部一起干,在整治的过程中也发现环境卫生得不到很好提升,效率也很低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根据锦钟村的实际,通过微信群打卡,村村通喇叭动员农户每天早起10分钟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建立了门前三包的制度。
六枝特区岩脚镇锦钟村村民 陈忠龙:那天有一个人从这儿过,他丢了一个瓶子,村里的一个村民就在那儿说,你还有没有,你丢了之后我再给你捡,那个人害羞了,他说我不丢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