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测量工作不能只当‘数据记录员’,更要做‘群众讲解员’。星星社区那片地,我们把每户地块用红、蓝两色标在图纸上,还标注了相邻地块的界石位置,居民一看就明白‘哪块是自家的’,签字效率比以前快了近一倍。”9月9日,应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勘测规划队的周业务例会上,副队长王利文摊开标注着密密麻麻符号的测绘图,和队员们复盘上周的征地测量工作。
当天,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对着东马坊碳碴灰场违建案的现场照片、开发区横五路东道路测绘的原始数据表,手把手拆解“界址点动态校准技巧”“违建范围快速成图流程”,这样“带着案例、盯着问题”的业务交流,已成为队里延续3年的工作常态。
在应城市资规局规划队,业务例会从来不是“摆样子”的走流程。每周半天的时间里,技术骨干总会带着项目中“踩过的坑”分享经验:“上次恒茂食品扩建项目测绘,厂区周边的林场挡住了RTK信号,测出来的数据老是‘飘’。我们试着在林场树木疏松地带设了3个临时观测点,再用无人机补测林场区域,最后把误差稳稳控制在3毫米内。”
年轻队员王杰提出“无人机成图在密集房屋区会有死角”的困惑,副队长甘文刚当场掏出随身带的“地形适配手册”,里面记着不同建筑密度、坡度下的设备切换方案,甚至标注了“房屋间距小于5米时,人工补测需重点核对檐角坐标”的细节。
“以前遇到复杂地形,靠老经验摸索容易走弯路,现在例会成了‘技术攻坚站’,上周刚讨论的‘数据双重复核流程’,这周在长荆大道东延线供地测绘中就用上了,不仅效率提高了30%,还避免了一次因仪器参数没校准导致的返工。”技术员张春斌说。
这份对“精准”的极致追求,背后是“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坚实支撑。队里的“党员先锋测绘组”,始终把最难啃的“硬骨头”扛在肩上:去年两河流域水生态治理、长湖与杨桥防涝泵站升级改造项目启动,这两项工程直接关系沿岸上万居民的生活安全。
支委王利文亲自带着组员,顶着地面45℃的高温,每天扛着20多斤的全站仪、RTK往工地跑——在老县河陡坡路段,他们用安全绳把身体固定在护栏上,一点点调整仪器角度;遇到浅滩区域,就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搭临时观测架。
为了确保数据万无一失,他们还创新出“作业前设备点检、作业中实时核数、作业后台账追溯”的三步工作法,最终提交的测绘成果,经第三方机构复核实现“零差错”,为工程顺利施工打下了基础。
主题党日活动上,老党员肖绍南翻出30年前泛黄的手写测绘日志,指着其中一页“因1厘米数据偏差导致乡道施工返工”的记录,语重心长地对年轻队员说:“咱们测的不是坐标,是城市建设的‘地基’,差一点都可能出大问题,‘零差错’得刻在骨子里。”
如今,应城勘测规划队的工作早已跳出“测坐标、绘图纸”的传统框架,成为城市治理的“数据神经末梢”。在土地管理全流程中,他们是守护公平的“精准标尺”——征地时用RTK逐点标定界址,去年完成的21个征地项目均实现“面积零争议”;工业用地招拍挂前,提前测量地块四至关系、高程落差,为企业落地提供精准数据参考;自然资源执法中,接到任务后1小时内到达现场,田店富水社区违建案中,队员们做到快速锁定违建四至坐标,半天内出具的测量报告,成了执法部门依法处置的关键证据。
在民生服务领域,他们是化解难题的“攻坚队”——面对老旧小区房产证办理难的历史遗留问题,队员们扎进档案库翻找几十年前的纸质测绘图,再到现场逐栋复核房屋尺寸、权属边界,今年已帮军转商住楼、蒲阳名居等8个老旧小区的399户居民解决了“办证难”。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他们更是未雨绸缪的“前瞻参谋”:为G347国道应城段改扩建项目提供的毫米级测绘数据,提前规避了多处地下管线冲突风险;为两河流域生态治理绘制的岸线详图,精准标注了植被保护范围,成了绿道规划、亲水平台建设的重要依据。
“测绘数据的‘准度’,决定着城市建设的‘精度’;服务发展的‘速度’,要跟上地方发展的‘节奏’;为民担当的‘温度’,要接住群众期盼的‘厚度’。”这既是应城市资规局对规划队的要求,更是队员们刻在心里的工作信条。
从田间地头的征地测量,到城市街道的执法测绘;从历史遗留问题的耐心化解,到重大项目的前期选址,这支平均年龄45岁的队伍,用一份份“零差错”的测绘成果、一次次“不打烊”的应急服务,为应城高质量发展筑起了坚实的“数据底座”,让精准测绘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王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