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9月8日,一男子在高铁车厢内旁若无人地过烟瘾被举报。现场视频显示,运行的高铁车厢内,一名穿白色T恤的光头男子坐在靠背座位上,叼着一根烟悠然地吞云吐雾。9日下午,另一段车站现场视频显示,安全员拿着从前述T恤男子身上收缴的香烟和手机,4位车站民警给男子戴上手铐,男子大声为自己辩解:“我又没有犯罪,不吸烟了。”
高铁禁烟,早已不只是个人选择问题,它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更是关乎生命安全的不可逾越的红线。高铁禁烟虽然已是广泛共识,但此次事件,再次揭示了少数乘客对高铁禁烟规定的无知无畏,将个人“自在”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的认知偏差。
高铁作为现代化公共交通工具,其禁烟规定是对乘客权利的尊重。高铁运行环境高度精密,其高速特性意味着任何意外中断都将引发巨大风险。狭小封闭车厢内,一根香烟的烟雾可能触发灵敏的烟雾报警系统,导致列车紧急制动甚至停驶。这不仅会延误后续班次,更会埋下难以预估的安全隐患。安全至上从来不是空泛口号,而是关乎每位乘客生命安全的铁律。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点火,足以牵动无数人的安危与旅途。安全这条防线,容不得任何侥幸之火的点燃。
文明出行,岂能容忍这种以他人健康为代价的“旁若无人”?在乘客密集、空间密闭的高铁车厢中,一人吸烟,即是强制全车厢被动承受二手烟的危害。在封闭的公共空间肆意吸烟,是对他人健康权益的公然侵犯,更是公共文明素养的严重缺失。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令禁止高铁吸烟,违者将依法受到罚款甚至拘留处罚。执法介入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对规则严肃性与法律刚性的郑重宣示。只有让漠视规则者切实承担违法成本,才能扭转“小恶无妨”的错误认知。
此次事件中,铁路部门的快速处置值得肯定,但更深层的问题仍需破解。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烟雾报警系统升级、乘警巡查常态化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形成“违法必究”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一些吸烟者并非故意违法,而是对高铁的敏感性和违规吸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同时,要强化前置宣传,利用车载媒介等渠道反复阐明禁烟的深层安全逻辑,提升公众的规则认同感。
从绿皮车设置“吸烟区”到高铁全列禁烟,中国铁路的进步史也是一部公共文明提升史。选择高铁这一现代交通工具时,就意味着接受了与之匹配的行为规范。在疾驰的列车上,每个人的小小克制,都是在为公共安全添一份保障,为文明社会筑一块基石。维护高铁禁烟规定,既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