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抗洪救灾守护家园 兴业富民造福家乡 宜城民兵44载续写“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09:32 来源: 湖北日报

宋玉社区民兵连长张晓涛给民兵们讲解相关知识。    (湖北日报通讯员 易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孝军 通讯员 易雷 李锋

9月8日清晨,晨曦漫过宜城市宋玉故里民兵文化广场,62岁的退伍军人张大龙一身运动装开启晨练。

广场上,“兵民是胜利之本”红色标语映入眼帘——眼前这个“民兵之家”,早已成了他心中无可替代的“精神港湾”。

从1981年建成首个“民兵之家”,到如今遍布全市的234个民兵连、1万余名民兵织就的服务网络,44年来,宜城市人民武装部始终坚守“一切为了民兵、一切服务民兵、一切保障民兵”的初心,将“民兵之家”打造成民兵提升素养的“加油站”、守护民生的“桥头堡”、带动共富的“动力源”,让这个“家”真正成为军民共守的精神堡垒、共筑的幸福家园。

一脉相承:从“一间活动室”到“全域服务网”

1981年冬,襄阳军分区与原宜城县人武部携手,在龙头乡(现鄢城街道办事处)南河村民兵连一间10余平方米的小屋建成宜城首个“民兵之家”——几张木桌、一摞报刊、一套简易文娱器材和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44载岁月流逝,“民兵之家”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的建设,而是将“家”的阵地延伸至红色场馆、乡村企业、社区角落:在王集镇革命博物馆,民兵们在史料展陈中感悟初心;在刘猴镇红军堂子,红色故事与民兵担当代代相传;在张自忠将军纪念园,爱国精神融入训练日常……

为让“家”的作用更精准,宜城市探索“1+N”运行模式,即1个民兵连部作为核心阵地,承担学习、议事、训练功能,N支特色小分队化身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技术指导员、应急突击手。

宜城市制定出台系列激励措施:将民兵经历纳入村(社区)“两委”人选推荐条件,为民兵子女入伍提供加分政策;在乡镇、社区设立“民兵光荣榜”,每年评选“优秀民兵”“标兵之家”;定期组织民兵免费体检、技能培训……一系列举措让“我是民兵我光荣、我是民兵我尽责”的信念深入人心。

为民担当:从“守家护院”到“冲锋在前”

“小朋友们,这里的课外书可以随时借阅。”9月7日,在王集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民兵书屋”内,90后民兵王玉玲正笑迎来此读书的孩子,“看着每个人在这里有所收获,我们就觉得值。”

“家”的温暖,在于危急时刻彰显担当。2021年8月11日,特大暴雨突袭宜城,宋玉社区光彩大市场、彩诚工业园被洪水吞噬。

“民兵连集合!”社区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尚俊一边下令,一边向市人武部报告,70余名民兵迅速集结,有的蹚水转移设备,有的扛沙袋封堵,有的驾驶冲锋舟转移老人孩子。尚俊在洪水中坚守三天三夜,双脚被泡烂,仍拄着棍子现场指挥:“只要群众安全,这点苦不算啥。”

民兵贺洪涛是一家西饼店老板,看到隔壁金尚冉玻璃制造厂进水严重,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家水泵送过去。这让玻璃制造厂老板王培涛深受感动,洪水退去后主动申请加入民兵队伍。

“民兵之家”更是基层治理的“好帮手”。盛景雅荟小区的一对邻居,曾因孩子练钢琴的噪音问题而争执不休。民兵杨明菊得知后,主动当起“和事佬”,不仅耐心上门调解,还连续一周免费帮助接送练琴的孩子上下课。在她的努力下,两家人重归于好。

近年来,宜城“民兵之家”累计排查安全隐患80余处,化解邻里纠纷80余起,组织红色教育46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承诺。

共富同行:从“个人带头”到“产业赋能”

“我们‘民兵之家’70多人里,50多人是退伍军人,都是公司骨干!”8月7日,宜城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付明海和部长吕争超来到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简称“楚大鸭业”)的“民兵之家”,公司负责人任乐乐说。

2018年,退伍创业的任乐乐在企业初具规模后组建民兵连——在他看来,退役军人纪律性强、能吃苦,能架起企业与农户的“连心桥”,是企业发展的“好苗子”。

如今,楚大鸭业在全国60多个销售仓中,一半以上的负责人是退伍军人。2017年,退伍军人杨鹏进入楚大鸭业,先后参与搭建武汉仓、开拓北京市场、率领无锡仓扭亏为盈。2024年,楚大鸭业销售额突破30亿元,背后离不开这支“民兵队伍”的支撑。

“2027年,我们要冲刺百亿元产值!”眼下,公司正以“民兵之家”为依托,组建技术攻坚组、电商队、培训班等,计划将“宜城鸭产业”打造成覆盖全国的“共富链”。

在宜城,这样的“民兵带头人”还有很多:九龙社区“兵支书”胡家春带头捐款修“连心路”,办“邻里节”“百家宴”;谭垴村党支部书记胡江涛,退伍后带领村民探索“支部+带头人+农户”模式,让养牛成为“富民产业”;90后民兵杨润在襄江村成立“爱心家园”,用青春守护50余名留守儿童的成长。

44载风雨兼程,宜城“民兵之家”已成为凝聚力量的旗帜、服务群众的窗口、推动共富的引擎。

从晨光中的锻炼身影,到洪水中的冲锋姿态,再到田埂上的致富脚步,宜城民兵正以行动续写着“家”的故事,让军民同心、共筑幸福的图景在这片土地上愈发鲜亮。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