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江西“最美教师”肖惠文:用竹笛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之光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21:03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其中一位“最美教师”,江西吉安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肖惠文。

竹海随风翻涌,笛音掠过山林,肖惠文用竹笛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奏出梦想,点亮未来。

从北京参加九三阅兵观礼回来,肖惠文第一时间和学生们分享了观礼见闻,点亮孩子们对远方的向往。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学生 余梓煊:我希望等我长大了,有机会也能和肖老师一样,去天安门广场吹竹笛给大家听。

今年33岁的肖惠文,曾在广东追逐音乐梦想。2017年,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 肖惠文:一个同学,他说老肖,你有没有考虑回家,让我们(乡村)学校的学生,也能够接触到音乐的教育。

这通电话像一束光照进了肖惠文的心里,想要为家乡教育出力,还能陪伴父母,于是他通过考试成为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由于那时乡村学校师资缺乏,一开始,学音乐的他被安排教数学,第二年被派往乐群村教学点支教。一间教室里,两个老师带着不同年级的30多个孩子,上课、自习交替进行。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 肖惠文:当时让我触动很大,(觉得)乡下的小孩学的知识特别少。到了(20)19年,我回到中心小学,就跟我们学校的校长申请,说想专职地教音乐,把我们乡村孩子音乐课给带起来。

然而,要在乡村学校推广音乐教育,并非易事。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 肖惠文: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观念的问题,乡村小学往往对音乐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像我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就是教的数学,有些乡村学校也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学校同样也担心,这样的尝试会不会影响到教学的评价。

但肖惠文没有退缩,他决定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每天放学他就在操场上或者办公室吹笛子,吸引学生聆听。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学生 朱晓彬:哇,真的太好听了,有的时候我还会趴在这个窗户边上听,也就想跟肖老师一样吹奏竹笛。

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成了肖惠文的动力。他从全校选出38名学生,成立竹笛兴趣班,手把手从呼吸教到指法,寒暑假集训也从不间断。为了降低成本,他带着学生上山砍竹制笛。尽管做成的二十多支竹笛只有两三支能吹出准确音调,他却把失败变成课堂,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经验。渐渐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吹笛子,更掌握了制笛技艺,在广阔的田野乡间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八年坚守,肖老师的竹笛班从最初的38人扩展到现在的600多人,山里娃也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

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学生 朱晓彬:我觉得我自己更阳光,更开朗了,去过了很多的舞台,更自信了。

学校的硬件环境也不断改善,2021年底,孩子们有了专业的音乐教室;去年,肖惠文牵头完成了农村小学“竹笛进校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现在,山里娃吹笛子也有了专属教材,悠扬的笛声化作纸上的音符,孩子们都能跟着课本学,个个争当小笛手。

江西吉安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 肖惠文:我希望孩子们在未来能够想起,小学的时光中有这么一位老师,教他们吹笛制笛,给他们带来快乐和自信。面对困难,就像我们做笛子的时候,一次次失败又重来的,不放弃的精神,会伴随他们一生。

肖惠文有一个心愿,就是期待乡村美育能有更完善的体系和更多专业教师加入。

江西吉安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 肖惠文: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之光,尤其是乡村孩子,更需要我们这样的乡村老师,用爱去呵护,用耐心去浇灌。

【责任编辑: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