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长江浩荡,文脉千年。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正浓墨重彩地铺陈展开,这个金秋,国内外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江、聚焦荆楚,看见长江、品读长江、礼赞长江。长江后浪推前浪,千年文脉的传承、绵延、创新与壮大,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与创造。每一朵浪花都跃动着文明的脉搏,每一段波涛都沉淀着民族的记忆。为了挖掘、展示新生一代的长江儿女对长江文化的所思所感所创,即日起推出“浪花”专栏,看青年文化新秀们以文艺之笔绘江河新韵,以人文之思溯文明之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卢祺瑞 庞泽超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汨罗江畔的惆怅、青海湖的恬静、高山之巅的牧羊少女……9月11日,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该校国际水彩画研究创作中心主任李宁翻开泛黄的速写稿,水彩墨韵一下将记忆拉回长江畔行走的时光——2016年至2017年,李宁受邀参与“万里长江人文行走”,与著名作家刘醒龙一起,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他用水彩速写捕捉母亲河的脉动、记录母亲河的壮阔。那一段采风经历让他对长江生出更深的牵挂、思考,其创作作品在我国年轻一代画家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在数字大潮中,他与团队依托绘画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推进数字化长江文化保护项目,用数字守望长江。
行走现场水彩速写
聚焦长江沿线的普通人
一部长江史,半部华夏史。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6年6月,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主办的“万里长江人文行走”在武汉启航。活动以文化名家的行走和视野为线索,着眼于展现和记录长江上中下游的人文景观、地质特色和历史文化。主办方邀请了著名作家刘醒龙和青年画家李宁,图文并茂地展现长江及其沿线风貌。
“必须当天完成创作,压力还是挺大的。”李宁回忆,白天在长江沿线采风,晚上根据所见所闻以日记小稿的形式来创作,画稿完成后立刻传回报社,第二天就要见报。
尽管很艰辛,但在他看来,活动非常有意义:与水文工作者同船采集泥沙数据、和藏族同胞同吃同住的经历,让他获得第一手素材;车辆在青藏高速堵了上百公里,一行人吸着氧气袋,他仍坚持创作的经历,至今难忘。
不同于一些前辈画家对江河的宏大叙事,李宁的水彩画将视角聚焦普通人——修桥工人、退捕渔民等,记录长江生态大保护下的时代切片。
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大家刘寿祥如是评价他的创作:“李宁画中所流露出的对时光的追忆、对生活与生命的尊重是最为真切感人的。李宁将自身对生活的真诚感悟与水彩技艺融合,用平静朴实的笔触去捕捉风景背后的人文,用水彩画笔去吟诵真情实感的现实诗篇。”
千年文脉生生不息
湖北正成为中国水彩的重镇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
当年“万里长江人文行走”对李宁影响很大,此后,他对长江、对大河文明题材格外关注。近年来他创作了船系列,在全国斩获大奖。他说,船和码头,都很贴近于水彩,用水彩表现船只,是非常合适的,很能体现船与水的关系,体现水彩的韵味。“风景系列我还是很喜欢画船和水的,包括港口、码头,以后也将继续画下去。”李宁表示。
在美术评论家看来,李宁的画如其人,宁静恬然。他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水彩清新明快的语言优势,同时在当代艺术纷繁的热闹氛围中,坚守着传统艺术家的那份安宁与淡然,这在现今浮躁的社会里很难得。
眼下,湖北正聚力打造长江文化遗产保护高地、长江文明溯源研究高地、长江文化传承展示高地、长江文化交流传播高地。
李宁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从湖北美术学院刘寿祥教授创立全国首个水彩画系,到湖北新生代艺术家群体崛起,湖北正成为中国水彩的重镇。身在长江边长大且作为刘寿祥嫡传弟子的他,深感责任在肩,要把更好的画技一代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李宁在教学与创作中不断锤炼、提升传统技艺,描绘中国当代壮阔时代画卷。与此同时,他和团队还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责,推进数字化长江文化保护项目,用AI还原濒危生物,建立长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配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及长江博物馆建设,打造数字影像档案,努力让长江文化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
李宁基于长江人文行走的经历和感受总结凝练形成的项目,聚焦“长江的人文风光和艺术表现”,获国家级艺术基金资助并通过验收结项。这延续了他行走长江时的初心——既要体现专业水准又要雅俗共赏,让长江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让公众通过艺术看见长江、读懂长江、呵护长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