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五千摆渡人将国产车开进中亚 新疆口岸成为开放前沿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19:16 来源: 湖北日报

繁忙的霍尔果斯口岸。(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机场有摆渡车,渡口有摆渡船,而在霍尔果斯,有5000名摆渡人。

霍尔果斯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2024年,从这里出口的国产汽车达42.1万辆。正是这种火爆,催生了摆渡人这个全新的职业,他们驾驶国产新车通关,送到对面的哈萨克斯坦努尔饶尔口岸,完成交接验收后,乘坐跨国大巴返回。

新疆和8国接壤,漫长的5700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上,有16个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只是其中之一。去年,新疆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1亿元,增长21.8%,增速全国第三。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9月8日至13日,中宣部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集中采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团走进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和巴克图等3个口岸,亲身体会往日的西北边陲如何一跃成为开放前沿。

霍尔果斯:

新“驼队”9个月摆渡10万辆商品车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等待通关的车队排成长龙。(受访单位供图)

采访团抵达霍尔果斯,是在夜里。小城灯火璀璨,高楼、酒店林立,与想象中的边关完全不同。

次日,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采访团看到壮观的一幕:等候出关的国产汽车,排成一条条长龙,龙头是口岸,龙尾远得都看不见。

“霍尔果斯”一词,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驼队经过的地方”,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积累财富的地方”。古代,内地的茶叶和丝绸被运到这里,中转销往西方。如今,丝和茶换成了汽车,“摆渡人”就是新的“驼队”。

今年37岁的王瑞原先开货车,2021年开始接触这个行当,去年成为一名全职“摆渡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签证互免,让“摆渡人”不用为出入境手续操心;海关流程不断优化、通关越来越快,让大家的工作更加简单,“提前预约,到了口岸,都不用下车,扫一下就过关。”

相比传统的笼车运输,“摆渡人”自驾出口更灵活、经济。王瑞刚入行时,霍尔果斯只有大约700名“摆渡人”,现在,达到近5000人。据霍尔果斯边检站统计,今年前9个月,“摆渡人”在这个口岸运输出境的商品车已达10万辆。

另一边,据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国十大畅销汽车品牌中,6个是中国品牌。

汽车只是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和中亚、欧洲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今年前7个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物量达2638.3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公路口岸增长36.2%。“从以食品、百货为主,拓展到工程机电、新能源车等高新技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不断提升。”霍尔果斯海关副关长李降说。

阿拉山口:

过货通道吸引800余家企业落地

采访团参观金沙河面业产品展示厅。(通讯员喻捷摄)

从霍尔果斯东行270公里,就到了阿拉山口。这是目前新疆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最多的两个口岸,功能有所区分:霍尔果斯开行的班列更多去往中亚,阿拉山口的则更多往来欧洲。

然而,对于阿拉山口来说,这些货物只是“匆匆过客”,对本地经济的带动有限。怎样把“通道经济”变成“落地经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成为一个有力的抓手。

这是新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2011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14年封关运行。“一手抓通关效率,大幅缩短企业产品出口中亚、欧洲的运输时间,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手抓贸易带动落地加工,初步形成有色金属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装备制造和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优势产业。”相关负责人说。

金沙河面业是一个生动案例。该公司主要生产原料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2018年落户阿拉山口综保区后,迅速形成“原料进口-加工-出口”高效运作模式,年产值超25亿元。“这里紧邻哈萨克斯坦粮食主产区,物流运输便捷,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关税配额限制免除政策。”总经理温路介绍,企业目前拥有8条生产线,满负荷状态下日产挂面400吨,去年,综保区开通一条散粮换装线,进口小麦通过散粮专列直抵企业筒仓,粮食流通效率再度提高。

目前,阿拉山口综保区已吸引入驻企业465家,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同比增长193.1%。以综保区为龙头,阿拉山口口岸吸引800多家外贸企业落户,进口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出口装备制造、医用材料和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昔日“过路即走”的货物,正越来越多地“留下来”增值。

巴克图:

在“口袋底”期待逆袭

三一重工在塔城设立风机叶片生产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再往北行500公里,到达塔城地区,巴克图口岸就在这里。

相比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巴克图口岸的过货量、贸易额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在塔城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薛桂强看来,这里潜力巨大。他向采访团展示了口岸沙盘,大部分已被工业园区、城区覆盖,唯右上角一条铁路没有被点亮,“那是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长272公里,连接巴克图和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27年修通后,塔城将迎来腾飞。”

目前,横跨亚欧大陆的大通道有两条:一条起自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到欧洲,终点是阿姆斯特丹;第二条的起点是连云港,一路西行,从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去往欧洲。

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修通后,将打通第三条亚欧大陆桥:起点在秦皇岛,经京津冀,从巴克图出境,终点也是阿姆斯特丹。比起前两条大通道,缩短运距约3000公里、1000公里。

2020年12月,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九个、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截至今年8月,试验区累计完成投资98.06亿元,基建完成率超90%。

已有企业提前布局。三一重工在塔城设立风机生产基地,去年生产叶片358只,产值10亿元,包括18套54只叶片出口哈萨克斯坦,价值4320万元。“一片风机叶片长121米、重40吨,从湖南运到新疆,运费60万元。把生产放在这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物流成本。”工程师赵旭升说。

塔城位于新疆的最西北角,曾被称为“口袋底”,因为走到这里就到头了。如今,从这里“向西看”,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口袋底”就变成开放的最前沿,前景无限广阔。

塔城如此,新疆亦如是。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