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次珠(左一)和赵祥缘(左二)一家合影。 (湖北日报通讯员 石丽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马文俊
通讯员 常梦星 朱姝颐 石丽青 实习生 刘彤
一人参军,全家相送。在武汉市秋季新兵入伍的人潮中,有一朵“浪花”特别引人注目——在送行人群中,有一位身穿深色T恤的藏族少年,向汉族哥哥献上洁白的哈达,祝福他一路顺利。
9月15日是武汉市江岸区新兵赵祥缘入伍出征的日子,在汉上学的藏族学生巴桑次珠早早来到江岸区2025年度秋季入伍新战友出征仪式现场,送哥哥赵祥缘踏上新征程。赵祥缘的爷爷、伯父等亲人专程从河南老家赶来,已经八十多岁的外公外婆也一同前来,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活动现场,赵祥缘身着戎装、身姿挺拔的模样,让巴桑次珠满眼都是羡慕。“哥,这是我提前准备的哈达,今天把它献给你,希望你在军营里顺顺利利。”巴桑次珠祝福道。
“我走后,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赵祥缘勉励弟弟。
汉族青年赵祥缘和藏族青年巴桑次珠是如何成为一对好兄弟的呢?
原来,巴桑次珠是赵祥缘的父亲赵红军于去年结对帮扶的藏族学生。军休干部赵红军一家便成了巴桑次珠在武汉的“亲人”,一年多来,他们经常带着巴桑次珠在武汉游玩、在家中同吃同住,赵祥缘与巴桑次珠年龄相近,二人相处很好,感情日益加深,像亲兄弟一样。当日,得知赵祥缘即将奔赴军营,巴桑次珠天不亮就起床,要送哥哥一程。
赵祥缘的父母亲都曾在英雄部队“红一师”长期服役,退役后来到江岸安家。“红一师”是从井冈山上走出来的英雄部队,战争年代曾孕育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英模典型。
当天,夫妻俩郑重地穿上珍藏多年的军装,仿佛重回那段峥嵘岁月。“我们家跟部队有缘!”赵红军话语铿锵。“我1991年入伍、2010年退役,如今儿子接过接力棒,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这份骄傲,并非一日铸就。在赵祥缘成长的岁月里,军人精神的种子早已悄然播下。
赵祥缘家门前,“光荣之家”牌匾耀眼,客厅里摆满夫妻二人服役时期的照片,浓郁的军旅气息扑面而来。
从小,赵祥缘经常被父母带去部队参观,听他们讲述战友的故事。每逢电视上播放军事题材电影,无论新旧,一家人总是一起观看。“《长津湖》《水门桥》,我们带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赵红军说,“这种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地传给了他。高中时,他的心里就扎下了军旅梦。”
言传身教更体现在细节中。由于父母格外重视体态和纪律,赵祥缘从小锤炼体形,小学、初中担任升旗手,去年进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后,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为入伍做准备。“站如松、行如风,你们今天看到的这股气质是从小养成的。”赵红军的言语中满是骄傲。
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新兵们列队离开。据悉,本次江岸区2025年秋季预定新兵共100余名,主要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及街道。他们当中,不乏像赵祥缘这样受家庭影响、胸怀家国选择军旅生涯的青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