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从“有房无证”到“安居有证” 武汉10万家庭拿到“红本本”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14:26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通讯员 宋歌 张瑞芬 娄莹

近日,在武汉经开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前,沌口棉花站小区的业主们近日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由于房地产开发链条长、前期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该小区居民曾多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专班的推动下,这一难题最终得到解决,业主们纷纷拿到鲜红的“红本本”。

这样的场景正在武汉各个区域上演。自2024年以来,武汉市已累计推动10.1万套房屋具备办证条件,让越来越多居民实现了“安居有证”的梦想。

沌口棉花站办证小组向经开窗口赠送锦旗 通讯员 邓婷婷 摄

一案一策破解历史难题

面对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的历史遗留问题,武汉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建立住房更新、税务、法院、公安等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联动街道、社区分类建档,按照“一案一策”推进解决。

硚口区党员先锋队在双虎涂料职工房改项目现场为居民办证 通讯员 刘敏 摄

“政策落地关键在实效,必须把每个小区的情况摸透。”在双虎涂料职工房改项目现场,硚口区党员先锋队为居民提供办证服务;针对江夏区宏德嘉园小区土地房屋被房企抵押的问题,采取住宅优先、按套注销抵押的方式予以解决;对江岸区长航设计院房改房项目房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补全材料;针对洪山区港东名居项目欠缴税费的问题,协调税务部门保障群众开票缴税;面对江汉区友好里小区开发主体灭失且项目未竣工验收的复杂情况,按照“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民生优先”原则,推动相关部门合力攻坚……

与此同时,武汉市从源头构建“防新增”屏障:将预告登记条款写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以“一码关联”串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常态化开展“交房即办证”,让新项目从建成到领证无缝衔接。

跨省通办跑出加速度,智慧登记实现24小时不打烊

便民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在珠海就能办好武汉的房产变更手续,太方便了!”常驻珠海的章先生通过“跨省通办”完成登记业务的经历,成为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便民升级的生动缩影。武汉市通过“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跨市通办”,全方位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

武汉市汉阳区不动产登记“云服务”大厅 通讯员 戈玉琴 摄

目前,70余项业务实现网上“即办即结”,96%的登记事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与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海南、广东、江苏7省133市县建立“跨域通办”网络;布设“汉乐登”自助办网点;推出“AI能助”智能导服和“云平台”跨境办理模式,让群众享受“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登记服务。

全市首笔跨行“带押过户”在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结 通讯员 李梦雅 摄

此外,武汉市还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政策,降低交易成本;推出城市更新中保留建筑登记,让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并行;创新推出“量化到户”登记模式破解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可视化实景三维登记立体表达产权空间等一系列创新登记服务举措。

服务送到家门口,移动窗温暖万千家庭

暖心服务更让办证工作充满温度。“政府部门主动提出上门服务,为我办理房屋继承过户手续,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硚口区98岁退休老干部的子女帮老人特意送来感谢信。东西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组团”下沉社区,张贴公告宣传办证相关政策,并现场答疑解惑;东湖高新区将全市首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移动服务车开进小区,为居民现场办理业务。

退休老干部子女向硚口区窗口送来感谢信 通讯员 刘敏 摄

依托“汉乐登”党建品牌矩阵,武汉各区先后培育“岸时登”“昌小登”“洪登慧”“硚直登”等党员服务品牌,开展“送证上门”“延时服务”“不动产登记+N”一事联办等增值服务,联动民政、金融、公证等13个部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的“破冰攻坚”到日常服务的“持续升温”,武汉市通过机制创新与服务升级,让群众办证之路更加顺畅,让“安居梦”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