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知名作家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图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上,读者参与互动。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韩晓玲
武汉书展上,等待马伯庸签售的读者排起蜿蜒“长龙”;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上,意公子谈及中华文化滋养人心时全场掌声热烈……
9月19日至21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上,纪连海、莫砺锋、戴建业等名人名家分享会场场爆满,数字阅读VR体验区排起长队,“鲁迅同款毛背心”等文创产品卖断货。
选好书、见名家、淘文创……数以万计的武汉市民和游客一起徜徉书海、品味书香。
当文化回归生活、阅读连接情感,荆楚大地,书香如长江之水,奔涌不息。
为了诸葛亮,她专门来湖北
“为了诸葛亮,我曾专门来了一趟湖北,到武汉、荆州、襄阳、赤壁等地走访三国遗迹。”9月21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指导,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上,一袭绿衣的意公子侃侃而谈。意公子本名吴敏婕,文化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的创始人。她手捧抱枕席地而坐,讲苏轼、读庄子……已拥有上千万网络粉丝。
意公子说,今年是她入行第13个年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13年,就是8个字:中华文化滋养人心。文化之所以能完成传承,是因为它符合了每一代人的语境,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问题,老祖宗那里,都有答案。
9月21日下午,当知名作家马伯庸的身影出现在武汉书展《桃花源没事儿》图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上时,现场人气爆棚,数百本摆放在现场的图书一售而空。讲座结束后,等待签售的读者排成长龙。“喜欢马伯庸很久了,没想到来武汉上大学不到1个月就‘蹲’到真人!”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大一新生说。
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上,除了文化博主外,徐贵祥、刘醒龙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以及张清华、陈福民等深耕文学研究的权威学者齐聚一堂,从创作、传播、研究多维度碰撞思想,解码文化破圈之道。
文化精妙之处短视频无法表达
“这是我今年参加过的书展中办得最好的一次,人潮涌动。”“我们湖北人写书写得特别棒。”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上,著名学者、作家戴建业以一口亲切的方言登场,幽默风趣又深刻的讲述引来全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AI和短视频的火爆是对纸质书的挑战,本来我对纸质书的出版已经特别悲观了,但参加了这次‘书香长江’活动以后又有一点不那么悲观。”戴建业说,纸质出版、大众出版是今天真正的文化守望者,很多文化精妙之处,在视频中是没办法存在的。比如说杜甫的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为什么不用白露,要用玉露,视频中是没办法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老师传授、通过音韵,才能知道汉语美在哪个地方。
“在真正的经典面前,AI永远都是一个牙牙学舌的幼童。”著名作家刘醒龙认为,AI在真正的文学艺术面前,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上的大踏步的进步。他直言:“我觉得,对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对一个有智慧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来说,用AI写作对不住自己。”
他由此提出,相对作家来说,如果认为自己的写作是对世界最好的表达方式,那么每一部新作品的产生,就是最好的破圈与跨界。
“以后每周都想带孩子去书店逛逛”
“我对历史小说评价判断的主要尺度是它的当代感。”9月21日下午,武汉书展上,著名作家李修文说。围绕《汴京听风录》《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明朝一哥王阳明》三本书,李修文、蔡家园、南飞雁、吕峥、郑小悠开展题为“历史写作:传统、现实与新变”的专题对谈。
李修文认为,要注重当代人的历史、当代人对历史的想象,如何把漫长久远的故事拉进当代的生活、当代人的感受中,用精神、叙事、美学、观念、伦理等来触动甚至照亮我们当代生活的某一些暧昧、难以分辨的地方,让我们当代的生活变得更加清晰,也可以从看起来遥远的历史、那些消失的人身上获得某种启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展会现场人流如织,不少展台旁正举行着新书发布会、分享会等活动,吸引着读者围观驻足,市民纷纷推着购物车选购书籍。
“好书太多了,文创也很丰富,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办几次。”9月21日,武汉的张女士一口气买了11本书,“全场图书在6折起的基础上,还有文化惠民券,总共只用了209元,非常实惠。”
110个主题图书展台、超7万种精品图书、50个主题书单、30种超级爆品图书,带给读者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独特的阅读体验。卖断货的“鲁迅同款毛背心”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爆款文创新品以及专业导览人员贴心的服务,让读者尽享属于自己的阅读乐趣。
“现场买和网上买感觉完全不一样,以后每周都想带孩子去书店逛逛。”现场不少市民和游客感叹。
那些在活动中被点燃的阅读热情,那些通过名家分享种下的文化种子,正随着飘散在荆楚大地的书香慢慢生根发芽。这场“书香长江”阅读周,不止于一场盛宴,更成为推动全民阅读、传承长江文化的生动实践,让书香成为荆楚大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