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社区边角地巧变网红打卡点 “头雁”书记把课堂所学变成街巷实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07:5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今年,武汉社区学院连续举办11期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牢记殷殷嘱托·建功英雄城市”专题培训班,通过开发系列精品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强化跟踪问效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成效。

学院创新开设“书记讲给书记听”理论课,邀请总书记考察过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用贴近基层的语言解读创新理论。打造“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现场教学点,组织亲历者讲述细节、分享实践。根据老旧型、综合型等不同社区特点,定制培训内容,邀请对应类型的优秀工作者精准授课。设置“书记讲+学员问+专家评”互动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系统培训不仅让理论学习的“根系”扎得更深,还催生了创新实践的“枝叶”蓬勃生长。社区书记们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群众、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在理论宣讲的前沿和社区治理的一线展现新作为。

“百姓话”讲活理论,宣讲更有温度

“当医疗技术触达极限时,志愿者的温度可以多延续一厘米。”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微党课”上,71岁的党员志愿者朱凤清深情分享“抱抱团 帮帮邻”志愿服务队帮助癌症患者走出困境的故事。这场由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王波带头,苑区书记、网格员、志愿者同台宣讲的党课,将宏大理论化为可感可知的“身边事”、通俗易懂的“百姓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龙华庭党总支书记李娜是其中的积极实践者。在她的党课中,没有艰涩的术语,而是用“绿色驿站”从荒地变花园的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理念。

李娜宣讲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一次印象深刻的现场学习。在武汉社区学院组织的现场理论教学中,她走进青和居社区。“一位居民志愿者站在社区展馆里,用亲身经历讲述变迁,那是一堂最动人的党课。”这次经历让她豁然开朗:宣讲的主角未必只能是书记,社区能人、亲历者同样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回来后,她大力发动楼栋党小组长、文艺达人等居民骨干,在亭台楼阁、文化广场等微空间开展宣讲,让党课真正扎根群众。

社区学院不仅带书记们走出去学,更把优秀榜样请进来教。课堂上,“红巷爷爷”邓广东分享了如何将3万字党史材料消化成“家常话”,让红色故事点亮信仰之光;他们创新移动课堂,用湖北大鼓、情景剧等形式,把固定讲堂变成随处可学的风景线。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为社区书记们打开了理论宣讲的新大门。

从百步亭的百姓话到“红巷爷爷”的家常话,社区学院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观摩、榜样授课等多元化方式,着力提升全市社区书记的理论转化能力和群众沟通能力。

“金点子”落地生花,治理更显效能

武昌区中南路街道小刘家湾社区,一片曾经闲置的社区边角地,如今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宝藏地”。草坪、咖啡店、夕阳茶社、手作面包店……藏在老家属院里的“微山·66号公园”,凭借治愈系的美学设计和烟火气,悄然出圈。

“闲置角落成了推窗见景的公园,邻里关系更暖了!”居民感慨。这一变化源于小刘家湾社区与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共同推动的“微改造”项目。通过线上线下问卷、主题活动征集意见,设计师们将废弃空间打造成“共享友友”花园、风物咖啡店等场景,引入品牌机构与小微业态,探索出“政府引导、专业介入、居民参与、市场运作”的社区空间有机更新路径。

项目成功的背后,还有一段“走出去、带回来”的故事。今年5月,小刘家湾社区书记汤赫参加武汉社区学院组织的专题培训班,赴深圳学习基层治理新思路。深圳光明社区治理服务联合体“居民点菜、党委接单、联盟做菜”的多元参与模式让他深受启发。

汤赫将深圳经验融入社区实践,组织2986户居民入户调研,倡导产权人、社会资本、政府资源多元共治,让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策划者。

目前,小刘家湾社区正分批推进24个微改造项目。其中微山驿站、社区花园等3个项目已投入运营,创意工坊、面包冰淇淋店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据点。未来,幸福食堂、青年公寓等更多功能空间也将陆续落地。

“武汉社区学院搭建的学习平台,帮助我们将一线城市的创新理念带回来,真正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汤赫说道。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