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建强堡垒带来乡村蝶变 咸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07:2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进、通讯员王恬、黄念、卢建)10月9日,嘉鱼县潘家湾镇畈湖村,湖北嘉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深加工项目施工正酣,两座厂房已拔地而起。

“这里将新建3条甘蓝脆片生产线,可将甘蓝的价格提高20%以上。”公司负责人郑胜维介绍,去年11月,为改变当地蔬菜“论斤卖”的现状,他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全镇首家蔬菜深加工企业。

在当地各级党组织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12月可投产,建成后可年加工蔬菜5万吨。郑胜维信心满满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当好领头羊,让更多乡亲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

距此17公里外的十里蔬菜长廊一望无垠,一排排、一列列刚从大棚移植过来的甘蓝苗生机勃勃,满目翠绿。

正在田间察看菜苗长势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志雄介绍,今年6月,中国农科院长江流域越冬甘蓝研发中心、湖北省农科院数字化健康栽培中心等6家科研和服务机构落户潘家湾,共同组建嘉鱼县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除了育种,还要做好降本增效等示范技术推广,推进数字化健康栽培模式,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联农带农富农,潘家湾各级党组织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64家,带动周边1.7万名农民参与经营、务工,人均年创收1.6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治理有效。该镇构建“村党组织—湾组党支部—党员群众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将11个村、3个社区科学划分为98个湾组党支部,推选644名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群众担任中心户长,形成“镇—村—组—户”的组织链条。

全面推行“三在三到”工作机制,即岗在湾组、责在联心、重在服务,干部下沉到组、工作深入到户、服务到田间地头。除必要值班人员外,全体镇村干部一律下沉一线,“焊”在群众身边。“现在村干部天天在眼前转,有事现场办,不用跑远路了!”四邑村村民胡社军说。

中午时分,四邑村幸福食堂里饭菜飘香,村里的独居、高龄老人三五成群来这里用餐。“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以前吃饭总是凑合。现在不仅每天都能吃到热乎的可口饭菜,还能和老姐妹们聊聊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72岁的孙玉明老人笑着说。

潘家湾的乡村蝶变,是咸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市聚力建强基层组织堡垒,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两委”班子成员,推荐43名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摸排软弱涣散村,一村一策推进整顿提升;锚定粮油、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特色淡水产品3个重点产业和茶叶、蔬菜、竹、中药材、油茶、水果、桂花7个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咸宁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73.72%,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市村级债务清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94元,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省第二。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