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在湖北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08:4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玉麟、刘宇、通讯员吴珊、高佳)10月15日,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在湖北大学举行。活动由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湖北大学承办,湖北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协办,旨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交流对接,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在湖北大学举办。图为活动现场。(通讯员 吴家倩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政府、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大学和湖北省各市州经信部门分管领导及医药、食品行业科室负责人,生物医药、食品、酶制剂、生物基材料等领域重点企业负责人,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参加会议。会前,与会代表参观了湖北省生物制造创新产品成果展。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陈栋梁和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世辉先后进行了主旨报告;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中共房县县委等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代表进行了发言。

现场通过视频形式发布展示了湖北省入选的3个国家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10个省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以及本次活动征集的高校创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省经信厅消费品工业处解读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据悉,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由工信部面向生物制药、生物能源、酶制剂等重点领域,征集技术水平先进、经济效益明显、推广价值突出的标志性成果。

现场进行了科产融合对接签约仪式。湖北大学分别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等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签署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与孝感市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校企共建协议,先后分4批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代表签署了校企技术研发合作协议,涉及菌株改造、酶工程、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

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技术深度融合,其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特性,正重塑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产业格局。当前,湖北发展生物制造已形成多维度支撑优势。其中,湖北大学生物学学科紧密对接国家生命健康战略,积极布局生命科学新兴领域,自2022年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以来,已集聚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国家级人才,并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高水平教学队伍,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iGEM等国内外高水平竞赛中多次斩获金奖。

当前,学校正勠力同心,全方位打造华中地区合成生物学高地,突破基因编辑与合成、新型酶制剂开发、工业菌种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多项技术壁垒,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取得重大成果,牵头实施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9项,在《Science》《Cell》《Nature》等顶刊发表论文6篇,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91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技术服务收入年超2.5亿元,为地方创造数十亿元经济效益,为湖北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湖大生物学科学科软科排名从2022年的第104位跃升至第37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表示,湖大将围绕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深耕生物制造领域,在基因编辑与合成、新型酶制剂开发、工业菌种设计与应用等领域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将持续打造生物制造创新高地,加快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基地落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科技支撑,实现一流学科突破。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