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省直快讯

【和长江 “楚” 个朋友】黄石生态蝶变:岸线焕新颜 碧水映民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17:5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毕军 叶辉 通讯员 肖茗予)长江之畔的黄石,正以一场深刻的生态变革,书写着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答卷。10月13日,“和长江‘楚’个朋友”2025年湖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采风团走进黄石,踏访黄石江滩公园、沈家营码头原址和夏浴湖,在水清岸绿的实景里,见证这座工业城市向生态绿城的华丽转身,聆听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黄石故事。

“您看这江滩的绿植,从芦苇到垂柳都是精心挑选的乡土品种,既固土护堤,又能给鸟类提供栖息空间。”站在黄石江滩公园朝阳阁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指着眼前的景致向采风团介绍。

曾经,这里是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的荒芜岸线,如今碧波荡漾的江面下,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江岸护坡上植被郁郁葱葱,古色古香的朝阳阁与生态美景相映成趣,老人在步道上悠然漫步,孩童在草坪上追逐嬉戏。这处生态福地的诞生,源于黄石市对长江岸线的系统治理——通过依法关闭污染企业、有序搬迁违规设施、开展生态修复,全市长江岸线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还江于民、还绿于民” 的承诺化作了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江滩公园沿长江而行,便来到沈家营码头原址。谁能想到,如今这片设有观景平台、休闲步道的生态空间,曾是日夜喧嚣的货运码头,更是中央环保督察点名的环境隐患点——2016年,这里因位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被要求整改。

“我们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9次召开专题会议,15次现场督办,只用三个月就完成了码头关停拆除。”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回忆,整治过程中,黄石不仅出台《黄石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筑牢法治屏障,更投入395万元开展生态修复,建成2.3万平方米的江滩公园,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貌彻底成为历史。

记者看到,如今的码头原址,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市民凭栏远眺长江,再也不用受粉尘与噪音的困扰,“开窗赏花、推窗见绿”的生活愿景已成日常。

如果说岸线整治是黄石的生态答卷,夏浴湖的蜕变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时,这里还是渣土堆积、污水直排的臭水湖,水质连劣五类都达不到。”伴随工作人员的介绍,采风团走进夏浴湖景区,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湖面碧波粼粼,白鹭掠水而过,环湖智慧步道上游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为拯救夏浴湖,黄石市累计投入2.16亿元,拆除环湖旱厕62座、清理垃圾8万立方米、清淤19.5万立方米,关停34家散乱污企业,铺设7.4公里污水管网封堵8个排污口,让水质跃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

生态好了,发展的文章更要做足。黄石市以夏浴湖为支点,挖掘“一江两山三湖”自然资源与张志和文化资源,连续举办桃花节、荷花节、螃蟹美食节,2022年以来仅桃花节日均接待游客就超万人;培育生态采摘园、垂钓场、研学基地等业态,带动5000余人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约10亿元。“以前守着臭湖愁生计,现在开农家乐,旺季一个月能挣好几万!” 当地村民的感慨,道出了生态改善带来的民生温度。

“从工业岸线到生态秀场,从臭水湖到‘网红打卡地’,黄石的每一处变化,都是长江大保护的鲜活注脚。”采风团成员表示,将通过镜头与文字,把黄石生态蝶变的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看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黄石力量,凝聚起共护母亲河的磅礴共识。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