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硬核“十四五”丨中国“追光”这五年 创新动能磅礴迸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17:0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地球表面仰望苍穹,向微观世界探幽索微,人类对未知的好奇永无止境。

“十四五”以来,中国以“追光者”的姿态叩问科技前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遥望天际,海拔4410米,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1.36平方公里的探测器阵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示了银河系宇宙线起源的关键线索。

探索微观,“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发现精密部件的深层奥秘,让中国在微观探测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如今的中国,正以更主动的姿态,在科技的“无人区”里,探索未知,释放动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覆盖全球139个经济体,“十四五”期间,中国实现全面攀升。2025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中国创新集群,跻身全球百强的数量,比五年前增长超过40%,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更是登顶全球榜首。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表述格外醒目。瞄准前沿领域,中国实施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正在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是国际最先进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建成后,将让人类能够从分子原子甚至电子尺度观察微观世界。这五年,这样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多,创下历次五年规划之最,为基础研究筑牢硬件根基。

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原点,“创新高地”正在中国大地上加速崛起。在大湾区,高校放射状分布,科研机构、企业打破地域壁垒“沿途开花”,全链条创新生态让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成为全球产学研融合“样板”,并在中国大地上裂变、复制,创新要素如水流般自由流动。

五年时间,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专利全球第一,平均每11个小时就能诞生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上海、北京、武汉等20多个重点城市建成量子通信城域网,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正点燃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纠错】编辑:程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