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由武船片堤防改造、江滩环境整治而来,在文脉延绵、生态优美中焕新而生,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的武昌湾1956公园,整旧如新、新旧相融,大武汉的一张新名片诞生。
有着650多年历史的长盛川青砖茶,保留渥堆、发酵等70余道传统工艺,如今,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生产全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品质保障、产能提升相得益彰。
从战国楚墓出土的菱纹织锦,云梦秦简记载的绞缬工艺,到“湖北造”玄武岩拉丝织就的五星红旗登上月球,湖北的纺织产业续写了一部跨越千年的演进史。
新旧不可简单二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等成语,包含强烈的更替、变革意识,这构成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大逻辑。但在实践活动中,新和旧有时也被简化为对立的两极,事物发展的复杂性,被不同程度地遮蔽。这些年,我们不断刷新且日益清晰的一种认知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里,新和旧并不割裂,而是相互渗透、共生共进。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和生态重塑,很多带有“旧”特征的资源、资产、产业、商业等,由“闲置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有新与旧,就有立与破。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回望中国汽车产业的突围之路,从早年跟跑国际品牌,到如今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正是把握了立与破的关系,才有了这番成绩。这些年,湖北狠抓“三线并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背后的考量就是兼顾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打有准备之仗,下弹钢琴之功,收促发展之效。
破立观就是一种稳健的发展观。在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关键历史节点,回看“十四五”规划纲要,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有新旧交替、传承接续的特征,很多新的举措谋划、任务部署,有根有本、有源有脉。“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从五年规划的维度看,这一通过一个又一个时间单元,推动一年一年起变化的治国理政重要方式,本身就饱含对时间的深刻理解。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位感。时间会催生怎样的作为、酝酿怎样的生机,破立观中有密码,奋进者们写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