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某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一次危机,竟源于一次情绪失控。
2025年2月2日,湖北阳新县某村,一阵谩骂声打破宁静——
村民黄某坐在邻居柯某海家门前,指着屋内破口大骂。
这场看似寻常的邻里纠纷,最终演变成一起轻伤一级的故意伤害案,还牵扯出两个家庭多年的积怨。
阳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前后用了5轮调解,才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推搡带来的轻伤一级
当天,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的黄某再次来到柯某海家门口叫骂。
黄某的丈夫柯某朋78岁,退役老兵,不仅要照顾发病的妻子,还要看管同样患病的儿子,早已心力交瘁。
听到辱骂声,柯某海的母亲出门理论,双方从口角升级为拉扯。
年轻气盛的柯某海冲出房门,看到母亲被黄某揪住衣领。一怒之下,他将黄某推倒在地——“咔嚓”一声,黄某左腿股骨骨折,司法鉴定为轻伤一级,伤残九级。
案发后,柯某海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行为。2025年3月18日,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案立案侦查。
6月10日案件被移送阳新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发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激情犯罪”。
柯某海是刚毕业的待业大学生,社会生活刚刚起步;而黄某是二级精神残疾人,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家庭监护形同虚设。
更棘手的是,村委会调解多次未能奏效,双方积怨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不断加深。
“如果一诉了之,这个年轻人的一生可能毁了,两个家庭的仇恨还会传递。”承办检察官说,“必须解开双方'心结’,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调解的过程,是普及法律知识,传递司法为民,提供“情绪价值”的过程。
5轮耐心调解
为打破对立僵局,检察官将调解现场选在村综治中心——
这里既是基层矛盾调解的 “主阵地”,也能借助村委会、民警的力量,让调解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考虑到黄某病情易受刺激,检察官决定分别沟通疏导。
对黄某丈夫柯某朋,他们没有一味说教,而是先共情:“您一个人拉扯两个病人,确实不容易!”
老人攥着调解笔录的手微微发抖:“我也想好好过日子,但她总闹,我管不住啊……”
检察官严肃指出,监护失职同样具有法律风险,柯某朋沉默良久:“我尽力!”

从“背靠背”分别调解,到“面对面”当面调解,检察官付出了工作耐心和民生温情。
另一边,柯某海一家的愤怒也需要出口。
检察官认真倾听柯家多年被滋扰的委屈,也明确划清底线:“黄某患病不是施暴理由,推人致伤就是犯罪。”
经过5轮调解,双方情绪抚平了,为后续面对面调解打下基础。
今年8月12日,受调解的双方坐到了一起。
双方家族长辈纷纷劝和:“这个事本身不大,闹成这样局面,不仅伤了多年情分,还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值不值?”
这句调侃,瞬间缓和了气氛。
检察官顺势发言,让双方互相理解,邻居之间,退一步海阔天空。
听完检察官耐心讲解,柯某海起身鞠躬:“叔,对不起……”
柯某朋也向眼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致歉:“监护不力我也有责任,这事过了,以后咱们互不干扰,有事找村委会。”
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柯某海赔偿医疗费,柯某朋出具谅解书,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案件背后的司法温情
案件并未止步于此。
考虑到退役军人柯某朋年事已高,独力监护两个病人的困境,阳新检察机关发出《监护督促令》,要求定期带黄某复诊、避免冲突。
同时,向村委会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专职网格员每月走访,协调民政部门为老人申请“高龄失能补贴”。
考虑到其家庭经济困难,黄某且作为精神残疾军属的特殊身份,检察机关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开设 “军属权益保障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指导其申请司法救助。
目前,相关手续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院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黄某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动态监测范围,确保其后续医疗、生活有兜底保障。
“没想到检察院不仅帮我们解了矛盾,还记挂着我们的难处,让老兵感受到了尊重。”柯某朋攥着检察官的胳膊,眼眶泛红。
至此,这起因“一场推搡”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从矛盾溯源到多元化解,从监护补位到权益兜底,不仅实现了“案结”,更达成 “事了人和”的圆满结局。
策划:阳新县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
执行:柳阳 柯美中
记者:田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