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204台标有“CORNEX”标识的20尺标准5MWh电池预制舱,陆续从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鱼贯而出。(通讯员 金晓燕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凡 郑岚 通讯员 袁平 金晓燕 张梦露
10月24日早上7点,204台标有“CORNEX”标识的20尺标准5MWh(兆瓦时)电池预制舱整齐排列,陆续从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的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鱼贯而出,分批从湖北出发,穿越黑海前往保加利亚。
这批“超级充电宝”共携载1020MWh电量,可满足10万户欧洲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付用后将为当地区域主干储能网络提供重要支撑。
“产品完美适配保加利亚的新能源场景需求。”保加利亚客户对楚能新能源驻保加利亚项目代表柯于渺说:“我们对中国产品充满信心。”
4个月交付“超级”订单
走进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检修工程师正在手持激光检测仪,对整齐列队的电池预制舱密封性、外观,开展最后一道精密校验。
“超级充电宝”由204台5MWh标准电池预制舱组成,每个电池预制舱重达42吨,搭载4992块电池。
“从6月底接到订单,到10月底交付,仅用了4个月时间!”远在保加利亚的柯于渺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产品的生产和交付进度是客户最关心的事情。“项目如期交付,体现了中国制造的能力和承诺。”
作为欧洲推进能源多元化转型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保加利亚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是保加利亚能源部招标项目“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储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由欧盟复苏与复原力基金资助,用于提升保加利亚提高风能和太阳能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确保国家电力系统的稳定。
“项目落地后,相当于给当地配了个超级‘绿色充电宝’。它不仅能让居民用上更稳定、更便宜的电。还能帮助当地每年减少9万吨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共同守护保加利亚的蓝天白云,成为驱动地方绿色经济的新引擎。”楚能新能源海外事业部欧洲区域总经理雷林武介绍。
此次出海的“明星产品”,是楚能新能源“314Ah电池+ 5MWh储能集装箱”的王牌组合,“接单”后,宜昌楚能新能源迅速进入到战备状态。
“我们通过优化排班制度、增配智能检测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生产周期缩短15%,最终实现204台装备按期下线交付。”宜昌楚能新能源副总经理焦林森说。

楚能新能源宜昌生产基地集装箱车间,跨运车正在起吊5MWh电池预制舱。(通讯员 金晓燕 摄)
不远万里选择中国
从宜昌运输到江苏出海口,穿越印度洋、黑海抵达保加利亚,为何海外能源项目要不远万里,选择中国制造?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楚能就开始争取成为该项目的储能产品供应商。”柯于渺说,由于保加利亚这个储能项目规模在欧洲领先,引起了全球供应商关注。
楚能中标的价格不是最低,却最终在全球供应商中脱颖而出,得到保加利亚项目EPC的青睐。
柯于渺介绍,技术自主性是对供应商考核的一个“硬性门槛”。也就是说从电池生产到管控技术,“超级充电宝”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均出自宜昌楚能生产线,这种全链条生产流程的闭环,能够保障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循环寿命可突破12000次,能量密度较传统方案提升40%,占地面积减少32%。”楚能最初推介产品时,项目业主方却将信将疑。
2024年,保加利亚方面特地要求楚能提供样品进行检测,实验显示,除了性能一致,在冷热环境变化下,楚能产品仍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装箱车间负责人杨谚军现场展示的检测报告上,密密麻麻的认证标志,见证着产品的硬核实力。“我们通过了62项严苛安全测试,拿到了UL、IEC等权威认证,完全符合客户需求。”

5MWh电池预制舱整齐排列,等待出海交付。(通讯员 金晓燕 摄)
让湖北“智造”飘洋过海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电池作为核心驱动力,得到了世界能源行业的格外关注。
小小电池模块的背后,是一个涵盖了从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再到电池应用、电池回收的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条。对于楚能而言,飘洋过海的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的电池硬件产品,更是产业“智造”的成功。
一个储能电池预制舱,有近5000块电芯。一个大型储能项目,或有数十万块电芯同时运行。受到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块电芯出现故障或短路,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隐患。
记者在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看到,每一块电池预制舱侧面,都有一个专配的电池“管家”。可视化屏幕上,实时监测着电芯的电压、电流和温度,防止过充、过放、短路和过热等风险。
“此次大规模出口,标志着楚能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单一电池产品,同样能供应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雷林武介绍,本月,公司一批总容量340MWh的储能产品还将出口洪都拉斯,服务其国家级电力基础设施项目。
截至目前,楚能新能源产品已成功进入欧洲、中美洲、亚太等多个地区,海外订单已累计超50GWh(吉瓦时)。
从湖北东昱欣晟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到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全球首次实现黑磷单次百公斤级可控制备,通过“硬制造”和“软实力”的迭代更新,一个全球新能源产业高地正在湖北崛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