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曲颂)10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承办,中国—中东欧研究院、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以“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克罗地亚、波兰、匈牙利、希腊、捷克、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的政府官员、知名智库负责人、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陈国友、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托·尼亚夫罗致辞,罗马尼亚前总统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泓作主旨发言。
赵志敏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历程,中欧关系历经风雨,展现出强大的合作韧性。作为欧洲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是中欧关系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特别是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双方在高层交往、经贸往来、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成果斐然,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智库是促进各国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智库应深化交流,强化协同,推动理论和政策创新,促进文明交融互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贡献智慧,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伊沃·约西波维奇认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双方开展了一系列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益补充。同时, 中克两国的互利合作也日益深化,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桥,不仅有力推动了克罗地亚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建造上的卓越速度与力量。未来,中克应加大在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逐步构建起系统创新驱动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持续深化双方文化交流和友谊,不断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新高度。
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表示,中国和罗马尼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和友好传统。作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一直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其中,中罗人文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双方应以文明互鉴为纽带、以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历史和文化的合作,携手共建“文明丝绸之路”标志性项目,让民心相通成为推动中罗关系行稳致远的深厚底蕴。
齐前进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再次站在团结与分裂、对话与对抗、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携手应对不确定性,深化互利合作,不仅对地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欧关系乃至全球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活力。
陈国友指出,13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稳步发展,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推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为国际跨区域跨文明交流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中方愿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而努力。
冯仲平认为,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一直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和多极化世界重要一极。中欧持续深化合作,不仅惠及彼此,更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宋泓指出,全球经贸不确定性上升,但中欧以合作化解分歧大有可为。中欧应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联合推动争端解决机制的恢复和改革,并协同推进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补贴约束、国有企业竞争、气候变化和绿色贸易等议题规则的更新,重建可预期的多边秩序,为维护自由贸易、捍卫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凝聚中欧力量。
马托·尼亚夫罗表示,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问题已跨越国家边界,需各国协作应对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将着力推动中欧高等教育互通,为克罗地亚了解中国创造更多机会,为长期深化中克乃至中欧合作提供支撑。
分论坛研讨环节,与会的中外代表围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智库交流与合作、中东欧国家形势与中欧关系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企业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以当前全球性挑战为背景,系统总结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新时期各领域对接新特点,为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模式,拓展务实合作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借鉴与思路指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